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每个当下被全然地接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每个当下被全然地接纳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GKDORK05469QZ1.html

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那么,什么是"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有什么影响?父母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作者林紫,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先行者,组建中国首个心理志愿者团队"林紫义工中心",25年专注个人及家庭心理咨询、儿童早期心理养育、组织心理培训及心理援助工作。如何让安全感伴随孩子的一生,是本书的主题。

2008年,心理学家林紫在MSN签名里写下:"培养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不要轻易否定、攻击正在悄悄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围墙。

作者通过自身职业特性和专业性整理了大量真实案例,在那些案例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及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书中还引用了玛丽·安斯沃思著名的依恋模式类型,将孩子与父母的依恋模式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培养孩子安全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父母的情绪控制。一个能妥善控制情绪的父母,他孩子的安全感相对要高于拥有一个不稳定情绪父母家庭的孩子。正因为这点,我们家长才更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的人。

有父母读者留言:"这本书不传递焦虑,不说教,让你看到希望,感受人生不完美但可以很完整。"

"让你在带孩子的时候不过分解读安全感,让你的感觉触角重新有了作用,启发你感受自己、爱自己、解放自己、成为自己。"

父母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感,便如同给孩子穿上"护身甲",让孩子勇往向前,畅然体验人生的精彩。

建立安全性依恋模式,奠定安全感良好基础

曾有一位30出头,长相清秀的女子,因无法走入健康的婚姻,前来咨询林紫老师。

当林紫老师倒水给她时,她惶恐地把手藏在身后,擦了又擦才伸出来——修长秀气的双手,可指甲缝里满是泥土。

她说她的手有很不好的欲望,所以恨不得把手埋进土里。

很难想象这个欲望竟是解剖。

当她进行动物活体解剖时,她眼前浮现的是母亲的脸,想象母亲痛苦扭曲的样子,她有一种快感,同时又非常地痛苦和憎恨自己。

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她变成这样呢?

随着咨询的推进,原因渐渐清晰。

她出生不久后,父母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母亲认为是她的到来导致的,心中怨恨她,经常随意把她交给别人代管,一度想把她送人。

被外婆养育几年后,她回到母亲身边。

但母亲对她冷漠严厉,经常拿她出气,甚至当着校长的面辱骂她。

混乱的养育状态、母亲不稳定的情绪,导致她形成了"混乱性依恋"。

她内心极度渴望爱,却不相信自己会得到爱,没有朋友,不敢建立亲密关系,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解剖活生生的动物。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种种创伤中逐渐心理扭曲,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童年"得不到爱"的养育模式,让孩子处于惶恐、担忧之中。

久而久之,他们产生"我没有价值、我不配被爱"等错误信念,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心理学中,幼儿期的依恋模式决定一个人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认知,并深刻影响这成年后的人际和亲密关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生命品质。

正如《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一书中写道:一份安全型依恋关系,是孩子建立好内在安全感最重要的基础。

如何建立安全依恋模式呢?

  1. 安全稳定的依恋环境

虽然妈妈对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但孩子的其他主要照顾者要尽量保持稳定,少更换,家人之间需要互相包容和接纳。

安全稳定的依恋环境,对孩子非常重要。

  1. 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需要情绪稳定、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及时回应。

同时,父母需要持续对孩子的需求给予及时、恰当的满足。

忽而受到过分关注,忽而又被忽略需求,孩子会陷入焦虑不安中。

长期被忽视、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则会用回避型行为掩饰自己的情感需求。

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也要先培养我们自己内在的安全感

作者在所讲述这些不太平凡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在认真的听着,可以透过看起来比较出色的画面,获得关于内在安全感的入世启示,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内在安全感就不在于我们从外部获得多少物质相关,相反,它是一种可以由内而外从容给予他人的力量感。

给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时,也要先培养我们自己内在的安全感,守住自己的内心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安静到你随时随地可以听见心跳,呼吸,风吹树叶的声音,可以透过都市的喧嚣,听见鸟语花香,听见月穿潭底和星星在夜空中眨眼睛的声音,这份安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人生是一场无人可替代的修行,生活则是修炼心性的真经"作者也在书中介绍了你的内在情感与身体,心灵,社会和灵性的安全感都相关。

与身体有关的安全感不仅是不受伤,还包括孩子换牙期的安全感,建立身体主权意识的保护等。

与心里有关的安全感,包含依恋关系,情绪性记忆,家庭系统,自尊,情商,心理弹性等。

与社会有关的安全感包含冲突应对,内外向性格的适应,归属感等。

与灵有关的安全感则关乎生命的意义,面对生老病死的智慧。

经历了这次疫情,身体也受到了一些伤痛,只有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才会想起健康的重要性,身体的疾病也是对于我们一条宝贵的修行途径,暂停一下,才会有更深的领悟。

别让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体会"匮乏感"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会要这要那,特别是零食和玩具这一块,在小孩的世界里,是越多越好,对于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会觉得不能惯着孩子,这会让孩子变得很贪心。

所以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大部分家长都很严格,不会轻易随孩子的愿,想要训练孩子养成在物质上的自制能力。

在这本书里指出,不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在制造孩子的匮乏感。

这样会让孩子带着匮乏感走进社会,变成社会里喜欢囤积东西,错误追求物质一类的人,小时候在什么方面上体会到了匮乏感,长大后在这方面便会有阴影,会想要在这方面上拥有得更多。

因为在小时候就体会到了匮乏感,内心又怎么会拥有安全感呢?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当孩子吃饱穿暖,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之后,才无须依赖物质带来的满足感,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如何克己才是适合的。

先满足孩子,再教孩子如何去克己,才能避免给孩子带来"匮乏感"。

要先让孩子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再去追求更好层次的需要,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

别让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体会"匮乏感",但也不能一直纵容,学会观察孩子的成长阶段,在合适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教导吧!

对于想要把孩子养育得更好这件事,所有家长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但是,我想在这个更好里,孩子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孩子的童年,满足孩子爱与安全感的需求,让孩子的童年不缺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幸福快乐。

《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封底上写道:"父母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生命力、陪伴他们,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人生。"

那些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认同,轻松自在,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

他们悦纳自己的能与不能,顺境中不自傲,敢于探索;逆境中不自贬,敢于主动求助。

如果说幸福的童年是治愈孩子一生的良药,那么安全感便是幸福童年的基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