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脏了”?数据质量评估的6个维度以及50个检查项
数据,“脏了”?数据质量评估的6个维度以及50个检查项
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质量评估是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基础。本文将从数据质量的六个维度出发,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提供50个检查项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文章还将探讨数据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帮助读者建立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框架。
如何进行数据质量分析?
评估数据质量的6个维度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提出了一套数据质量衡量标准,分成六大维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估数据的质量。
准确性:数据是否正确无误,没有错误。数据准确性也叫可靠性,是用于分析和识别哪些是不准确的或无效的数据,不可靠的数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会造成有缺陷的方法和错误的决策。
合规性:数据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规则。数据合规性也叫有效性,即对于数据的值、格式要求符合数据定义或业务定义的规范要求。无效的数据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完整性:数据是否完整,没有缺失。数据缺失或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影响决策的质量。
及时性:数据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和传递。数据的及时性与企业的数据处理速度及效率有直接的关系,是影响业务处理和管理效率的关键指标。
一致性:数据在不同地方是否保持一致。如果数据不一致,在数据分析时就会产生混淆。
_性:数据中是否有重复的记录。重复冗余的数据情况,会导致业务无法协调,流程无法追溯。
数据质量分析:注意4种“脏数据”
数据质量分析主要就是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脏数据”,即不符合要求且不能直接进行分析的数据。“脏数据”主要有四种,包括缺省值、异常值、不一致的值、重复数据以及含有特殊符号的数据。
数据清洗:如何处理“脏数据”?
数据清洗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了,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据清洗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在几天内完成,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数据清洗,主要分为五个类别:
- 格式内容清洗
- 解决格式和内容不一致的问题,如:
- 时间、日期格式不一致
- 数值格式不一致
- 企业单位格式不一致
- 内部字段不符号业务需求
- 内容字段与库内存储格式不符
- 数据类型不规范
- 异常值清洗
- 异常值检测方法:
- 基于统计分析(如3σ准则、箱型图分析)
- 基于机器学习(如基于中位数、基于方差、基于邻近值、基于聚类)
- 基于领域的异常值处理
- 异常值处理方法:
- 分箱、回归、删除记录
- 数据转换
- 异常数据分布映射
- 逻辑错误清洗
- 数据逻辑异常清洗
- 不合理值清洗
- 矛盾内容修正
- 缺失值清洗
- 造成缺失值的原因
- 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 不处理、人工填充、特殊值填充、统计值填充(如均值、中位数)、模型预测填充、插值填充、删除缺失值等
- 非需求数据清洗
- 不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
如何进行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即在数据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做好数据规划和约束,以此来防止“脏数据”的产生。主要分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改善三个阶段。
数据质量管理的50个检查项
为了有效进行数据质量管理,企业可以参考以下50个检查项,这些检查项涵盖了数据质量的各个维度,从准确性、合规性、完整性、及时性、一致性到_性,确保数据的可靠。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数据发现潜在的商业价值,而数据质量则是这一过程的基石。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再好的分析方法也无法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因此,不管是数据分析师还是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或者业务人员,我们必须重视数据质量的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让数据分析真正发挥作用,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