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推拿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及生物学效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推拿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及生物学效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45604677.html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详细介绍了推拿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其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

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

1. 现代医学对推拿手法的理解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理解,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它往往会产生一种复合感觉刺激,包括酸、胀、麻、热、痛等,这些感觉是手法作用的直接结果,推拿手法正是借助于这些感觉刺激,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来发挥作用的。

推拿手法所产生的感觉刺激可以兴奋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多种生物电活动,一方面将冲动传至中枢的不同水平,经整合后再沿下行纤维传出,调节相关内脏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局部反射弧发挥调节作用。在这一系列的电活动传导过程中,还伴随着一些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等,这种作用往往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来实现的。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机制

手法刺激主要通过神经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手法能改变脑电波,抑制、兴奋大脑皮层。

经实验证明:强手法刺激经穴能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轻柔手法刺激经穴能引起大脑皮层兴奋。

(2)对周围神经的作用机制

各种推拿手法的刺激部位和施术穴位,大多分布在周围神经的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段或神经通道上,通过手法的刺激作用,能够改善周围神经装置及传导经络,可使周围神经产生兴奋,加速其传导反射。同时,通过手法对穴位的刺激,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治疗多种内脏疾病。如,手法刺激第5胸椎,可使贲门括约肌扩张。此外,手法作用于机体,还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局部神经营养供给状况,促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恢复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推拿手法治疗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

  1. 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证实了手法“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作用。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的机制之一是使肌肉放松,肌肉放松状态下其血液流量要比紧张是提高10倍,肌肉断面每1mm2的毛细血管数由推拿前的31个增加到1400个,并影响血液的再分配。

  1. 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推拿治疗高血压,收缩压最多可下降2.9kPa(22mmHg)。患者经过多次手法治疗后血压可稳定在一定水平,手法作用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说明手法刺激对血压水平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1. 血液成分的影响

手法作用在一些穴位后,可使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减少,血清补体效价增加,红细胞总数相应增加。

4.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有报道慢性支气管患者经手法治疗后,气急、气短等症状改善,肺活量明显提高。研究表明,手法对呼吸系统功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5.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手法对胃肠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具有调整作用。

动物实验方面,研究发现手法对实验性胃溃疡小鼠的胃液、溃疡数目等病理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

6.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临床资料表明,手法可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功能,既可治疗尿潴留,又可治疗遗尿症。

7.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糖尿病患者运用手法治疗后,其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尿糖试验转阴,“三多一少”症状有明显改善。推拿还具有升高血钙的作用,故可治疗因血钙过低所引起的痉挛。

8.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 对神经电活动的调节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退六腑手法可从某种途径抑制脑组织产生和释放环磷酸腺苷,脑脊液中该物质的含量减少,从而使控制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骤然大幅度上移,使机体的发热反应受到明显抑制。

  1. 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1)内啡呔:利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法测定颈肩腰腿痛患者推拿前后血清中内啡呔含量的变化,发现患者推拿前内啡呔水平较正常人为低,推拿后升高,竞争率从40.0%±4.3%增加到47.9%±3.5%,平均增加7%(P<0.01)

(2)5-羟色胺:推拿可以增强中枢5-HT的合成和减弱外周5-HT的合成。由此可以推测,推拿镇痛机制可能在于影响、调节中枢及外周5-HT的生成、传输、代谢、分解等多个环节,最终使血液中的5-HT降低,脑脊液中5-HT浓度升高。

(3)乙酰胆碱:推拿可能通过乙酰胆碱酶增强外周乙酰胆碱的分解和失活。

(4)儿茶酚胺: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以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而尿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则有所升高。推拿镇痛效果与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减低和尿液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

9.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 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

手法对纠正解剖位置异常,如关节错位、肌腱滑脱所造成的急性损伤有疗效。

  1. 对软组织的影响

对痉挛的肌肉用拉伸手法持续作用2分钟以上,可刺激肌腱中的高尔基体诱发反射作用,解除痉挛,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10. 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影响

手法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利用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肤弹性,增加组织吸氧量,促进皮下脂肪的消耗和肌肉运动,从而改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润泽皮肤的作用。

11. 推拿手法的热效应

对正常人体和患者进行手法操作前后的皮肤温度和深层温度测定后发现,手法作用局部温度相应提高,血液量同步增多。

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推拿的适应证

推拿的治疗范围很广,而且随着按摩学科的迅速发展,按摩的适应症也在逐渐扩大。在骨伤科、内、妇、儿、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等方面都有按摩的适应症。尤其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适应症有:

(1)闭合性的软组织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胸胁迸伤、落枕、急性腰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2)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如慢性腰肌劳损、背肌劳损、腰棘上韧带劳损等。

(3)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退行性脊柱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跟痛症等。

(4)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损伤等。

(5)内科疾病,如感冒、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慢性泄泻、腰痛、遗尿、痹证、偏瘫等。

(6)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乳腺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7)儿科疾病,如婴幼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小儿遗尿、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脑瘫、小儿的疳积、急慢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8)五官科疾病,如假性近视、失音、慢性鼻炎、牙痛等。

(9)外感的发热发冷、头痛、头晕,以及昏厥的急救。

(10)保健、美容。

推拿的禁忌证

  1. 未经诊断明确的各种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病患者,推拿疗法的运用会加剧脊髓的损伤。

  2. 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如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此时,推拿的运用可使感染扩散。

  3. 各种骨折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病症患者,推拿会导致骨质破坏。

  4. 严重的心、肺、脑病症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5. 体质虚弱,身体承受不起手法的患者,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6. 部分肿瘤患者不宜在发病部位进行推拿治疗。

  7. 各种急性传染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期,不应使用推拿,以免贻误病情。

  8. 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的患者,推拿有可能会加剧局部组织缺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