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退休金存多少才够?利用4%法则简单计算,提早退休不是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退休金存多少才够?利用4%法则简单计算,提早退休不是梦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parksparkfinance.com/personal-finance/wealth-management/what-is-4-percent-rule/

退休后如何确保生活质量?4%法则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这个由美国财务顾问Bill Bengen提出的理财法则,经过70年历史验证,被证明有90%以上的成功率。本文将详细介绍4%法则的原理、计算方法、适用人群以及优缺点分析,帮助你规划一个安全可靠的退休生活。

4%法则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当作退休目标?

4%法则(4% rule)指的是,只要每年从账户提领4%的资金,就能够用一整年,而这种提领法就算提了30年以上都不会把钱花光,因此4%法则很常被用作退休的理财目标。

4%法则是一个根据70年过往经验累积下来的法则,使用大家原本的生活费计算出来的,而每人的生活费都不太一样,但它是基于不牺牲生活品质的情况下,所制定的理财计划,因此只要遵循4%法则的原理,基本上就不用担心退休后会过得越来越拮据。

要成功运用4%法则,唯一要关心的重点是:退休账户中的年化报酬率要大于4%,这样才能每年顺利地把生活费领出来。

谁适用4%法则?

只要有在规划退休计划的人都适用4%法则,4%法则是相对保守的理财计划,因此非常适合大部分人,尤其是领着固定薪水的人,例如上班族。

4%法则的由来|为什么一定要4%?

在1990年代,美国一名财务顾问Bill Bengen是最早提出4%法则概念的人,最初他把概念称之为“Safemax”,意即每年可以领出安稳过生活的最大资金,之后才逐渐演变成“4%法则”。

但之后他有批评4%法则已被后来的人想象得过于简单了,他说,在“最糟情况下”4%法则或许很受用,但现实情况下,或许5%是相对实际的数字。

但先不讨论Bill Bengen后来的看法,4%法则的出现,让许多人推崇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人做过研究,从1871年累积数据到2022年(没有计算通货膨胀),结果显示出:

  • 投资在100%的股票
  • 投资在100%的债券
  • 股债配

只提领4%资金出来,连续提领30年的成功率是高于90%的。


来源:thepoorswiss

有计算通货膨胀的数据


来源:thepoorswiss

可以发现如果连续提领30年,投资在:

  • 100%的股票
  • 75%:25%的股票:债券
  • 50%:50%的股票:债券

提领4%资金出来的成功率还是高于90%;

但是,如果投资在:

  • 25%:75%的股票:债券
  • 100%债券

的成功率就没那么高了,所以要提高4%法则的成功率,还是要承担一点风险。

有趣的是,如果把提领费用提高到6%、8%、10%甚至12%,会发现成功率逐渐下降,尤其只要上升到6%,100%股票的成功就被降到70%左右;只要上升到12%,成功率更是低到只有10%上下。

看完以上数据,不难发现4%法则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这就是4%法则的神奇之处,也是4%法则会被归纳在“经验法则”的原因,因为它是过往经验推算出来的法则。

退休金存多少才够?4%法则简单公式计算

假设我们每一年的生活费是60,000块钱,那么这60,000块就是我们的“4%”,接下来就要推算要存到多少的退休金,才能够每年领出这“4%”。

推算公式:

退休金 × 4% = 60,000

退休金 = 60,000 ÷ 4%

退休金 = 1,500,000(这笔钱就是你的退休目标)

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预估我们需要存到多少的退休金,就能达到退休目标。

也有另一种算法是将“每年生活费”乘以“25”,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额,这个算法是把4%换了个方式表达:

4% = 0.04

0.04 = 1/25

我们再搬进公式:

退休金 = 60,000 ÷ 4%

退休金 = 60,000 ÷ 1/25

退休金 = 60,000 × 25

这样同样也可以算出,退休金要存在1,500,000才行。

上述说的是要存到多少退休金,这时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一般上,退休年龄都落在55至60岁之间,但如果要在35岁就提早退休,是不是代表要存到更多退休金?

这可能是使用4%法则会遇到的盲点,其实“岁数”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多快存到这笔钱,一旦存到这笔钱,加上有正确的投资,那只要每年用4%法则把钱领出来就可以了,因为那个“4%”才是你的年度生活费,退休金只是帮你生产生活费的工具。

4%法则的资金该用在哪?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发现,每年要稳定的提领4%,就要有年化报酬率4%以上的投资,全部股票或者股票配置至少一半以上的情况下,比较有机会成功。

相对安全的投资方法是投资在大盘ETF,例如SPY、VOO(两者都是追踪S&P500指数)、QQQ(追踪纳斯达克指数)等等,虽然偶有下跌,但是长期来看S&P500或纳斯达克指数都是向上成长的,平均年报酬率绝对超过4%。

若想承担多一点风险,可以尝试主动选股,把资产全部配置在股票上,这样有希望让年化报酬率远远超越4%,但当然也要小心,亏损的风险也会被拉大。

若不想让资产配置有太大波动,适当配置一些债券可以缓冲波动,稳定性也较高,但要注意不要配置超过50%的债券,否则4%法则可能会失败。

4%法则的投资组合很多元,因为年化报酬率4%其实不算特别高,所以能做的事情比较多,那么要有怎样的投资组合,就看各位投资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了。

依风险来比较的话,100%主动选股 > 股债配 > 大盘ETF,投资人从中间选一个最适合自己方式就好了。

4%法则的2大优点

简单明了、容易预测

4%法则的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算出这两个数字:退休金和每年生活费,就可以知道你该做什么事来凑到这两个数字。在执行4%法则时保持稳定的现金流(例如薪水、储蓄和投资)基本上就不太会失败。

不用担心退休生活会过得拮据

4%法则要计算好“每年生活费”的原因就是要让自己在退休后,还能过上退休前的生活,最好的话能过得更舒服,不要因为自己退休了而更加省吃俭用,不然退休的意义就不在了,所以通过4%法则,也算是提前做好正常退休的准备。

4%法则的5大缺点+5大解法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4%法则最大的敌人,它可能会一点一点的破坏法则执行,假设现在的生活费是60,000,30年后的的生活费变成80,000,这中间差的20,000就是通货膨胀,如果30年后还提领60,000当作你的“4%”,生活品质肯定会下降,这样就违背4%法则的初衷了。

所以要打败通膨,就要有更高报酬(>4%)的资产配置,趁年轻时把资产往股票配置得多一点,一般来说会有助于报酬率提升,前提是没被投资风险给吞噬,说到投资风险,就要带到来接下来的缺点了。

报酬率不稳

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长期投资是会稳定成长的,但还是有少部分例外,毕竟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就算为了降低风险而配置一点债券,债券也是会遇上灾难的。综观来说,遇上金融风暴就会让资产大跌;遇上公司危机会让股票大跌;遇上产业萎缩会让资产萎缩,各种资产的下跌都是投资的风险,这种不稳定的报酬会让4%法则越难执行。

要应付这个情况,就要在每次交易前清楚知道我们买的是什么,如果是ETF,那么它的成长性如何;如果是个股,那么它的商业模式如何、现金流如何、负债状况如何、是否有倒闭风险、现在的股价是否值得进场等等。

只要评估之后发现,这个投资是可以带来正面效应的,那么就可以考虑进场投资,这时候就算遇到股灾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个投资标的的价值终究会被市场验证,资产总有一天会提升。

不注意就把纳入计算的生活费降得很低

一旦采用4%法则,基本上就要有纪律的执行,生活不能有太大的变化,由俭入奢更是大忌,这也一个会令人诟病的缺点,因为前期为了赶快存到退休金而过得节俭,把自己的生活费压得很低,4%法则也用这个压缩后的生活费计算,这样就算存到退休金了,退休后的生活品质还是不高,要提升品质的话,就要再找到更多收入,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在一开始规划时,最好要明确知道自己最舒适的生活模式和花销,并用此来计算4%法则,就算等待退休的时间被拉长了也没关系,重点是未来的生活要过得舒服,不是过得拮据。

资金运用不弹性,意外的花销会破坏法则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上一笔很大的支出,例如生了一场大病、想来一场长途旅行、家人需要大笔现金周转等等,这些突如其来的花销会破坏4%法则的执行,如果要维持4%的比例又要付出这笔支出,就要从生活品质开始牺牲,若生活品质的牺牲还是无法解决这些意外花销,基本上4%法则就有失败的风险了。

所以为了不要被这些花销打败,最好要另外存好一笔紧急预备金和买对保险,紧急预备金的部分,原则上要存到6个月以上的生活费才是一笔基本的预备金,但当然紧急预备金越多越好,而保险的部分不多加赘述,最好是要有医疗险、车险等基本保险,万一发生意外时,才有机会被保险理赔,省去一笔花销。

过长的寿命

随着医疗进步,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照这个逻辑来说,我们的退休生活也会过得越来越长,这样的话就要稍微担心“过长的寿命”会让人在离世前把退休金花光。

会花光退休金的主要原因是,退休金账户无法每年创造出4%的年化报酬率,所以每一年的花销会一点一滴侵蝕掉退休金。

要确保过长寿命不会花光积蓄的话,最好的做法是每年创造大于4%的年化报酬率,例如把退休金投资在美股大盘指数上,这样平均每年可以创造出大于4%的报酬,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就回到来第2点提到的——报酬率不稳,想提高报酬就会同时提高风险,这点需要注意。

4%法则还适用吗?

虽然4%法则已经流行多年,但还是有许质疑声浪,就连概念的提出者Bill Bengen也说过5%或许比较实际,也有其他人认为要降低到3%才最保险,甚至也有提出要到6%以上的。

其实不管是多少%,重点从来不是那个%,而是背后的观念,只要创造一个年化报酬率大于年度生活费的投资组合,原则上退休金就会“永远”用不完。

如果害怕4%的生活费(提领率)迟早会花光积蓄,可以下修到3%,替自己多准备一点退休资金就好了,如果对自己的投资组合有信心,并想早一点退休的话,上修到5%、6%也是合理的,只要认识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其实不管是多少%都适用与法则。

总结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对4%法则有基础的认识了,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4%法则是一套超过70年累积下来的经验证法则,意即每年从退休账户中提领4%资金当作年度生活费,而要每年可以顺利提领4%出来,就要有至少4%年化报酬率的资产组合,如果这笔资金运用得当,要稳定退休至少30年以上都不是问题,甚至可以永远。

有研究发现,在计算通膨的情况下,股票占有一半以上的投资组合,成功率大于90%,因此如果要顺利退休,是要承担一点投资风险的。

而4%法则的优有点有:

  • 简单明了,容易预测
  • 不用担心退休生活会过得拮据

反之,缺点有:

  • 通货膨胀会导致资产萎缩
  • 投资报酬率不稳
  • 没估算好生活费,在一开始把生活费降得很低,会影响未来的退休生活
  • 突如其来的花销会破坏法则执行
  • 过长的寿命会耗光退休金

而只要掌握好法则的观念,并清楚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其实不用太依赖4%这个数字,风险承担能力低的话,要下修是可以的;风险承担能力高的话,要上调也不是问题,重点从来不是数字,而是观念,这样才是真正对自己的退休目标拥有一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