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守护“植物人”合法权益的2800多个日夜
接力守护“植物人”合法权益的2800多个日夜
2024年3月4日,重庆开州某医院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法院执行干警的协助下,一位因安装雨棚摔伤成为植物人的患者刘某,在妻子傅某的陪伴下,终于搬离了住了8年的医院病房。这起持续了2800多个日夜的案件,终于在多方努力下画上了句号。
安装雨棚,不幸摔伤成植物人
2016年1月8日,刘某在为尹某、杨某家二楼窗台安装雨棚时出事摔伤,被紧急送到开州某医院,随后又被转移至西南医院。4月初,刘某再次转到开州某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经过3次手术,刘某一直呈植物生存状态。
在此期间,尹某夫妇为刘某垫付治疗费4.7万元。治疗像个无底洞,双方的赔偿问题一直未能协商一致。为了躲避傅女士,尹某夫妇开始带着孩子四处搬家。2016年7月,傅某向开州法院起诉,要求尹某赔偿150万元。
2017年1月,为保证刘某的治疗,开州法院裁定尹某、杨某先予支付刘某医疗费10万元。2017年6月,法院判决,尹某夫妇赔偿刘某因本次事故造成的损失96万余元。
花明柳暗,执行疑似山穷水尽
2017年2月,该案立案执行。尹某夫妇以自己背负大量外债、无财产为由,拒不执行。法院冻结了被执行人银行账号上2000元存款,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名下的汽车一辆、门市一个。核实发现登记的汽车是一辆不具备执行价值的摩托车,而门市已被抵押给被执行人的父亲杨某,抵押金额高于门市价值,依法不具备处置条件。
傅某情绪激动地在法院哄闹,扬言要将已是植物人的刘恒弃留在法院。为加强执行威慑,开州法院对尹某处以十五日的司法拘留。拘留期间,杨某执行了3700元,这对于判决的金额不过是杯水车薪。
解除拘留后,傅某来访得更频繁了,她向执行人员反映了一条重要线索,称尹某在开州区铁桥镇开办了一个门业加工厂。执行人员马不停蹄奔赴铁桥镇,了解到该门业公司并非尹某所有,其只是在该厂运送货物。
看到执行陷入僵局,2017年8月一天,傅某趁工作人员不备,爬到立案信访大楼楼顶以跳楼相威胁,被及时解救了下来。考虑到傅某丈夫是植物人等特殊情况,开州法院经过审批,给予了傅某6万余元司法救助。
搬离医院,八年拉锯一朝化解
历经两年多的僵持,执行双方身心俱疲,态度慢慢转变。在执行干警努力之下,门市抵押权人,也是被执行人的父亲爱女心切,几度反复后,最终同意将门市以网络拍卖形式用以执行变现。
丈夫摔伤,经医疗后又成为植物人,傅某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从2016年起,在开州某医院一住就是8年,对医疗秩序和医疗资源造成了挤压占用。开州某医院将刘某、傅某起诉至开州法院,要求其支付下欠的医疗费。2023年10月,开州法院依法开庭审理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判决由刘某、傅某共同支付下欠的医疗费。
2023年10月,审判员雷亚军开庭审理开州某医院诉刘某、傅某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临近年终岁尾,医疗资源紧张,怎么快刀斩乱麻,平衡法理情理,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年终岁尾医疗秩序,成了审判人员心上一块石头。法院随后的判决,依法支持了开州某医院要求患者刘某搬离医院的诉讼请求。
判决的背后,是人民法院、某医院对人权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一次执行,都牵动李秀成等大批执行干警的心。截至2018年3月,总计执行到位48万余元,2023年4月,尹某夫妇又将协议的执行款支付完毕。法院了解到傅某有和解意愿,会同区信访办、区某医院、巫山镇政府进行联动,与傅某进行沟通协调,就其与某医院之间的4个民事判决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并约定了搬离医院的时间。
2024年3月4日,是约定好的搬离医院的时间。一大早,执行干警李秀成等就帮着傅某清理东西,上上下下忙个不停。傅某推着丈夫刘某穿过医院大厅,走到治疗大楼外面。傅某久久地回望治疗大楼,她深深的感受到了一股承托的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