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霸凌也感挫折无助!遇“软性打压”、职场冷暴力这样做能自保
没被霸凌也感挫折无助!遇“软性打压”、职场冷暴力这样做能自保
在职场中,有时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能成为软性打压的手段。这种隐形的职场暴力,往往难以察觉却影响深远。本文将探讨软性打压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主管若有似無的說一句「好喔,那我就看你這一季的表現囉!」這看起來好像天經地義的要求,但主管說這句話的語調,很可能讓部屬聽來有點嘲諷,變成一種職場專家所定義的「軟性打壓」。聽一句是提醒,常常都這樣對你說,你受得了嗎?
職場中無形的壓力與打壓,往往難以察覺卻影響深遠。職場教練Ginger以過來人分享她剛踏入社會時的經驗。當時主管不了解她的能力,而寧願把工作交給較親近的同事或感覺比較容易帶的前輩處理,讓她沒有機會經手;還有同事排擠她,一邊要摸索企業文化、搞不懂辦公室氣氛等狀況,「當時我覺得非常沮喪,甚至自責我哪裡做不對了?」這種無形壓力未必都來自於主管階層,同事間的軟性打压也會造成困擾。
美國有一由女性律師與高職業管理人員組成的組織(The Eagle Club),歸納出職場常見的微妙破壞或軟性打壓行為,包括主管過度管理、監控,或是私下小動作以孤立排擠特定職員,使其不在群組名單內或是email名單鏈,同時刻意淡化掩飾壓迫的動作,企圖使打壓行為合理化,因而讓員工陷入自我懷疑,認知失調的所謂煤氣燈效應。
這類做法類似某些型態的家庭暴力,目的是讓受害者不敢向外求助,深怕自己一個不順從,工作就難保。在高度競爭的職場環境中,部門主管為了達到目標,可能會用軟性處理的方式,製造同事間的對立、猜疑和排擠。人資勞動顧問陳瑞珠表示,說穿了就是主管不喜歡部屬的做法就是冷凍他、不給他表現的機會,一段時間員工就會覺得待不下去,知難而退。
面對職場軟性打壓,吳虹儀建議,可以先自我覺察,觀察自己是否長期處於不利狀況?例如一直拿不到資源、老是得不到升遷機會,「你的特長被偶而提起,缺點卻被放大地指責」等等。不過也應同時要換位思考,了解主管面臨的KPI壓力,避免過於敏感。然而,陳瑞珠也提醒管理高層,不能輕易以部屬「太敏感」、「誤會我的話了」來開脫接近上述的「嫌疑」。
面對職場中的「軟性打壓」,除了自我覺察外,專家表示,也要學習保存足以證明不當行為的證據,例如 訊息、電子郵件等,必要時建立紙本記錄,以利舉報時提供充分且明確的證據,維護自身權益 。
互相善待 終止「熬成婆」的心態
職場謀生本來就不容易,主管和部屬都應該抱持善意,互相體諒對方的立場與感受。唯有互相善待,才能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職場文化, 避免軟性打壓可能產生的惡性循環。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曾經討厭的加害者。
本文原文来自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