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的六大症状及治疗方案
脉管炎的六大症状及治疗方案
脉管炎是一种涉及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疼痛、发凉、皮肤改变、动脉搏动减弱、坏疽溃疡及游走性静脉炎为常见表现,需及时就医诊治。
症状表现
疼痛:脉管炎患者常出现患肢疼痛,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定距离后小腿或脚掌出现酸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出现静息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患者常因疼痛而抱膝而坐。
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凉、怕冷,对寒冷极为敏感,尤以指端最为显著。由于神经末梢受缺血影响,患肢可出现针刺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皮肤色泽改变:由于动脉缺血,患肢皮肤呈现异常苍白。随着病情发展,由于浅静脉张力减低,皮肤在苍白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潮红或青紫,尤其在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随着病情进展,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同时,患肢皮肤可能变得干燥、破裂,汗液分泌停止,汗毛减少或消失,指甲增厚、变形,甚至形成甲沟炎等营养障碍。
坏疽和溃疡:脉管炎后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加之外伤、热敷等因素,患肢很容易出现溃疡和干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截肢。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约50%的脉管炎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小腿或足部浅静脉会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红索条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急性发作后2-3周症状可消退,但易反复发作。
检查方法
脉管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评估炎症反应和感染情况。
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绝对戒烟,因为吸烟是脉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加重血管收缩和缺血。要注意保暖,但不能使用热水袋或热水泡脚等直接加热的方式,以免烫伤皮肤,因为缺血的肢体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是常用的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疼痛症状,可根据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在疼痛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如果患者存在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血管重建手术,包括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内膜剥脱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血管的通畅性。对于已经发生溃疡、坏疽且无法控制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以防止感染扩散,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