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1+1为何大于2?
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1+1为何大于2?
中国海军双航母战斗群的出现,引发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专家们普遍认为,双航母战斗群的实力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那么,双航母究竟如何运转,为什么就能实现这种战斗力的跃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双航母编队的两大核心优势。
要说起这个双航母战斗群的优势呀,主要有2点;并不说没有其他的优势,但是其主要的优势是2点:第一个是每一艘航母的作战任务单一化,提升作战效率;第二个是灵活运用不同战术。
资深军迷都知道,航母虽然综合作战能力强大,但是在实战中,最好不要让航母承担太多的任务;因为航母的战斗力主要依靠舰载机发挥,每增加一项任务,就意味着要分配出更多的舰载机和飞行员去执行新增的任务。
比如说吧,如果只有1艘航母,那么整个舰队在远海的制空、反潜、侦察、预警、攻击、日常飞行巡逻等任务,都需要航母的舰载机来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舰队内的其他护航舰艇也会承担部分任务,但是主要的制空、侦察、预警、攻击这4方面任务,实际都是要由航母完成,或者要有航母舰载机参与。虽然中国海军的055大型驱逐舰在海战中需要承担重要的反舰攻击任务,但是航母舰载机也必然会参与到攻击当中,毕竟空海联合火力打击,远比扁平化的一种攻击方式要强。
至于预警、侦察、制空、日常防空巡逻,那更是只能由航母承担主要任务了。如果在一个舰队中,仅有1艘航母,那么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就需要承担最少四五项任务,有限的飞机和飞行员还要分成几个任务板块来用,最终就导致了在攻击敌人航母时的力量减少了很多,影响了真实战力的发挥。尤其是飞行员每天的平均出击次数仅有1.5次,很少有飞行员每天能起飞作战2次,毕竟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执行的任务太多、任务时长太长,也会降低飞行员的作战效率。
此时,双航母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在二战的东所罗门海战中,美国海军的2艘参战航母中,企业号负责侦察和反潜搜索,萨拉托加号负责攻击敌人的航母;而在企业号派出的侦察机发现并报告日本龙骧号轻型航母的位置后,萨拉托加号就马上放飞了状态最好、齐装满员、士气正旺的第一波次攻击编队,并成功击沉了日本航母。这就是典型的案例。具体到咱们中国海军而言,也是一样的,可以由辽宁舰负责日常防空警戒、预警、侦察、反潜、制空等任务,而山东舰的舰载机则用来攻击敌人的航母,这样双方的任务更加单一,有利于提升作战效能。
国产航母“山东舰”
再说第二个,也就是可以用很多新颖的战术。这个就很灵活了,比如双航母如果分开行动,就可以分散敌人的攻击波次;双航母如果分开的再远一些,那么就能实施穿梭轰炸、钟摆轰炸等战术,也就是舰载机从1艘航母上起飞,到另外一艘航母降落,在往返互相升降的过程中,完成对位于2艘航母中间位置的敌人舰队的攻击。如此可以有效提升舰载机的作战半径。
详细的说,就比如当敌人的航母战斗群位于我方2个航母战斗群的中间时,我方航母中的1艘就可以突破作战半径的限制,在更远距离发起攻击。原因在于,当1艘航母作战时,舰载机飞出去还要再飞回来,因此其作战半径可以看做是最大飞行距离的一半,这是固定不变的,如歼15的作战半径可能就是1000公里左右。而如果有2艘航母参战,那么歼-15战斗机完全可以在其中1艘航母上起飞,而不用返回,直接攻击位于1700公里外的敌人航母舰队,然后再降落到位于敌人航母舰队30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艘本方航母上。这就有效提升了攻击航母的作战半径,也有效隐蔽了其航行阵位。
因此,双航母的战斗力绝对是1+1>2的,它有着远比单航母灵活的多、高效的多的战斗能力。怎么样,大家今天是不是又增长了新的认识呀?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