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董战峰:构建本土化ESG体系 助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董战峰:构建本土化ESG体系 助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kww.hk/a/202408/23/AP66c84794e4b05198069d5bb4.html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

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下,中国构建本土化ESG体系的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本土化ESG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ESG框架能够引导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这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ESG体系还能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土化的ESG体系更能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构建本土化ESG体系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其次,构建本土化ESG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土化ESG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点。例如,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消耗模式、社会文化和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直接照搬国际ESG标准难以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本土化,ESG体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国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者之间的平衡。同时,本土化ESG体系的构建还将有助于推动全球ESG标准的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ESG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将对国际ESG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产生积极影响。通过积累实践经验,中国有望在国际ESG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的ESG实践进展

近年来,中国的ESG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政策推动和企业实践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ESG)”,2024年4月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相继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5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6月份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初步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ESG准则体系建设的顶层机制。其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开始认识到ESG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许多企业开始发布独立的ESG报告,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碳中和、绿色供应链等项目。例如腾讯等科技巨头在推进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然而,中国的ESG实践整体上仍处于起步探索实践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ESG理念的普及度和实施深度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企业在ESG信息披露上仍显不足,缺乏透明度和系统性,影响了投资者和公众对企业的全面了解。此外,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许多企业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中国的ESG实践有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深化。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企业将更注重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ESG实践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在推进ESG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推进ESG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信息披露、社会认知和企业执行力等方面。

一是标准的统一性问题。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本土实际的、统一的ESG标准。尽管许多企业开始参考国际标准如GRI(全球报告倡议)和SASB(可持续性会计标准委员会)标准,但这些标准并未完全适应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治理模式与西方国家有显著差异,直接照搬国际标准可能导致不适用或执行难度大。

二是ESG信息披露的挑战。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指导文件,要求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甚至存在“披露不充分”或“选择性披露”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外界对企业ESG表现的评估,也削弱了ESG实践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的实际效果。

三是公众认知的挑战。尽管ESG理念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但在资本市场和社会层面,ESG投资理念的普及度还相对较低。投资者对ESG的认知不足,导致ESG投资需求不高,进而影响企业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实践积极性。

四是企业执行力和实践深度的挑战。许多中小企业在推动ESG实践时,往往受到资源、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限制,难以有效实施全面的ESG战略。此外,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投入不平衡,环境治理投入相对较大,而在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完善方面投入不足。

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在政策、标准、市场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同步发力,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推进机制,确保ESG实践的全面落实。

中国在ESG标准方面的考虑

在制定ESG标准方面,中国需要综合考虑本土化需求与国际接轨的平衡,确保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ESG标准的制定方面,一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如在环境指标上,标准要更加切合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等战略要求,关注中国特有的环境挑战,如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此外,社会责任指标应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发展阶段,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劳动权益保障等领域。二是积极衔接现有国际ESG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吸纳GRI、SASB等标准要求,但不能简单照搬,邀请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确保标准能够反映不同产业和地区的实际需求。同时,鼓励各行业根据其特点制定细化的ESG标准和指标,使标准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标准实施方面,一是需要建立健全监测和评估机制。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对企业ESG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进行整改和督导。此外,标准的实施应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相结合,如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积极践行ESG。二是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标准机构的合作。在推动本土化标准的同时,提升中国在全球ESG领域的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也能为全球ESG标准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的背景下,ESG发展的思路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的背景下,ESG发展的思路应聚焦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要着重强调企业的生态责任,推动绿色转型。企业应加大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修复方面的投入,实施严格的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政府要出台政策激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鼓励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社会责任方面,要着重关注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企业应履行好社会责任,保障员工权益,促进社区发展,特别是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企业还要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高质量、安全的产品和服务。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回馈社会,增强社会的整体福祉。

三是在公司治理方面,要着力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强化透明度和问责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应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此外,企业还要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方关系,确保企业治理的公开透明。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背景下的ESG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环境。企业要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推动业务与ESG目标的深度融合。社会则通过监督和参与,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推进ESG体系的重点

推进ESG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政策引导、标准体系、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出台相关法规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践行ESG。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同时,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ESG实践。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本土化的ESG标准体系尤为关键。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特点,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标准要明确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指引,确保ESG体系的有效实施。

三是强化信息披露。企业要定期公开ESG相关数据,增强透明度,为投资者和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披露要求,推动企业采用统一的披露框架,同时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是提高能力建设。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在ESG领域的专业能力,通过培训、咨询等方式,增强对ESG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力。同时,应培育一批专业的ESG评价机构和人才,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ESG评估和咨询服务,推动企业在ESG方面的持续改进。

五是提升公众教育和社会认知。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ESG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投资者对ESG的认知度,增强社会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通过教育和宣传,逐步形成全社会重视ESG的氛围,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ESG信息披露机制方面的推进

一是政府加大对ESG信息披露的政策引导和法规建设。当前,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针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扩展至更多行业和企业。通过制定强制性的披露标准和指南,明确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方面的披露要求,确保企业信息披露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科学多层次的本土化披露框架。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企业采用国际通行的ESG披露标准,如GRI、SASB等,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国情的披露框架。这种本土化的披露框架应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例如,对大型企业和高污染行业的披露要求可以更严格,而对中小企业和低碳行业的披露要求则应考虑其实际能力和负担。

三是建立信息披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制,由独立机构对企业ESG报告进行审计和认证,提升信息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四是推进数字化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设。通过搭建统一的ESG信息披露平台,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提交和公开相关信息,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查询和比较企业的ESG表现。这不仅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效率,也增强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透明度。此外,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区块链等,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例如,区块链技术可用于记录和追踪企业的环境数据,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从而增强社会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信任度。

中国开展ESG评价能力建设

中国在开展ESG评价能力建设方面,需要从人才培育、机构发展、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统筹推动。

一是加强人才培育。中国需要培育一批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ESG评价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知识,还要熟悉国内外的ESG标准和评价方法。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开设相关课程,提供系统的ESG教育培训,同时鼓励企业内部开展针对性的ESG培训,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ESG意识和能力。

二是发展专业的ESG评价机构。目前,中国的ESG评价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评价机构数量有限,评价方法和工具也相对缺乏。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推动ESG评价机构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ESG评价工作。这些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和公信力,能够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科学、客观的ESG评价服务。

三是提高技术创新。中国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高ESG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企业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空间。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进行复杂的ESG数据处理和趋势预测,帮助企业优化ESG战略。而区块链技术则可用于提高ESG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强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参加国际ESG标准制定和评价实践,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ESG评价经验。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ESG评价能力,还能够在国际ESG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政府要鼓励国内的ESG评价机构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论坛,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ESG评价体系的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