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奖和飞天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国家级奖项
金鹰奖和飞天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国家级奖项
金鹰奖和飞天奖作为中国电视艺术领域的重要奖项,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电视艺术的繁荣发展。从地方性奖项到国家级奖项,这两个奖项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电视艺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本文内容根据《蓝皮书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2007年整理。
金鹰奖在1983-1996年间是浙江省一家杂志举办的地方奖,没有政府或者行业机构背书,所以这个阶段的金鹰奖类似于微博之夜和华鼎奖,含金量几乎没有。没有一个获奖演员靠其抬咖。当时的抬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体制内评国家一级演员的时候这个金鹰奖不能作为重要的荣誉背书。90年代初国家出台规定,地方不能举办全国评奖,金鹰奖为了存活才找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97年把奖项主办方换成了视协,改名“中国电视金鹰奖”。
1999年那届是金鹰奖唯一一次在CCTV1直播颁奖典礼,关注度空前。当年度金鹰奖回收的选票远远超出隔壁电影百花奖,标志着金鹰奖成为中国文联下属协会的第一大奖。2000年升级为电视节。拿金鹰奖代表着观众喜欢,有热度和收视率,年轻演员可以抬咖,但对中老年演员不明显。
飞天奖最开始属于中央电视台台内奖,虽然叫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但是评奖范围还是局限于央视,主办单位是三家杂志,88年开始收归广电部。1992年广电部进组飞天奖评委会,直接干预评奖,飞天奖才成为政府奖,改名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后来又和华表奖一起明确定义为“电视剧(电影)行业最高奖”。大多数人拿飞天奖都可以抬咖,这意味着政府宣传口的认可,但不意味着观众认可。所以传统媒体时代观众不太关注飞天奖,早期不少获奖者无人关心也无人认知。
总结:
1983-1996年:金鹰奖为野奖
1997年至今:国家级奖项 行业协会奖 观众奖
1981-1991年:飞天奖为央视台内奖
1992年至今:国家级奖项 政府奖 电视剧最高奖
至于白玉兰奖这个凑数的,你可以吹牛逼早年是国际奖,但是它实质上就是上海地方奖。没有一个人靠拿白玉兰奖抬咖,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该书目录里也没有把白玉兰奖相关情况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