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雨林蝎:从形态特征到饲养指南的全面解析
亚洲雨林蝎:从形态特征到饲养指南的全面解析
亚洲雨林蝎,又称雨林蝎或彼得异蝎,是一种原产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的蝎子。它们与非洲帝王蝎和马来西亚雨林蝎外观相似,但体型较为瘦长,表面较为平滑。作为宠物饲养时,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提供充足的空间和遮蔽物。
亚洲雨林蝎(别名雨林蝎、彼得异蝎)属于蝎目、异蝎科、雨林蝎属动物,原产于亚洲南部越南、缅甸、老挝等地的热带雨林。不良商家常以本种充当帝王蝎对外出售,两者体型与价格差异相当大,饲主必须仔细辨认。可通过看毒囊颜色来分辨,帝王和马雨是纯白色的。帝王蝎钳子扁而宽,表面突起多,毛密,尾针红色。
与非洲帝王蝎、马来西亚雨林蝎幼蝎外观相当相似,荣誉混淆。以昆虫、小型蜥蜴为食,有微毒,不足以致命,很适合做为宠物饲养,但过敏体质需注意。饲养要注意通风且保持一定湿度。
基本信息
- 科目分类:蝎子
- 生存环境:雨林
- 颜色分类:黑色、棕色
- 居住环境:地栖
- 最大体型:16cm
- 性情分类:凶猛
- 寿命年限:9年
- 适宜温度:27℃±6℃
- 食物饲料:昆虫
形态特征
肛吻长12-16cm。与非洲帝王蝎和马来西亚雨林蝎相似,与帝王蝎差别在于本种体型较为瘦长,呈流线形。螯肢表面较为细长型且表面较平滑,几乎无毛;与马来西亚皇帝雨林蝎的区别在于后者钳子更细长,体色黑亮,毒囊红色。与帝王蝎与马来西亚雨林蝎共同的区别是其尾针前端为黑色而不是红色,此外,在体型上也有相当的差异。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因毒性不强,捕食猎物时主要靠双钳。进入攻击状态会将身体撑起抬起双钳,尾刺高高立起。攻击时会用双钳将猎物钳住用毒针扎入注射毒液(虽然对人无法致命但对体型较小的猎物是十分有效的)。
饲养方法
对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蝎子拒食,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蝎子蜕皮困难。适温25-30℃,湿度75%左右。冬天需加温。饲养箱需有体型5倍以上空间,提供一个稍为干燥而温暖的地方放一些遮蔽物,供其栖息。可投喂面包虫、蟋蟀等任何体形小于它的昆虫,它都能接受,有时也可以喂乳鼠以补充营养,但不容易消化,建议少喂或不喂。幼蝎食量小,但进食频率较高,成蝎则正好相反。蝎子进食完后应及时清理残渣。
繁殖方式
卵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