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可以跟孩子一起做这些事
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可以跟孩子一起做这些事
一声惊雷起,万物上新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古称“启蛰”,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虫子。在此之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仲春之时,天空尚不见飞翔的雄鹰,只看到鸣叫的布谷鸟。在古人看来,就好像是鹰变成了布谷鸟一样。
我们即将迎来万物复苏的大好春光,所以在这里分享惊蛰时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五件事。
01
给孩子讲讲“惊蛰”的含义。俗话说: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其实,地下冬眠的昆虫听不到雷声,真正让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原因是气温回升。
02
惊蛰后万物复苏,冬眠的虫子苏醒了,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田地里的虫害也增多了,各种细菌和病毒开始活跃。
古人采取各种办法驱虫灭毒,比如收集草木灰、石灰等撒在墙根、院内,熏走家中蛰伏的虫子,确保储存的粮食不受到害虫的咬食伤害。有的还会手持艾草、檀香游走在家中的四角,用烟香驱赶走家中的蛇虫、老鼠。现在的家里应该没有这么多的虫子,但是全家动手,给自己家里搞个卫生,让家里焕然一新,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03
唐代韦应物有一首《观田家》,是这样写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讲的就是惊蛰过后,农家开始忙于耕种了。
爸爸妈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播种,体验种植的乐趣。而且四年级科学课本身也是要求种凤仙花。凤仙花是一种比较容易成活、花也很漂亮的植物,如果想不好种什么,不妨买点凤仙花的种子来种一种。
04
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寓意跟害虫分离,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从养生角度来说,此时吃梨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增强体质。所以让我们来吃梨吧。
05
到了三月,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逛一逛菜市场吧,看看春天的时令蔬菜都有哪些,分辨一下葱、蒜、韭菜这些容易搞混的蔬菜,让孩子认识蔬菜原本的样子。
最后,温馨提示一下,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但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大家出门前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带好雨具。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