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48万件文物诉说中华文明辉煌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48万件文物诉说中华文明辉煌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藏有48万余件文物,其中何尊、逨盘等珍贵文物举世闻名。2024年1-10月,博物院接待游客达112万人次,同比增长8.73%,展现了青铜文化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
青铜器,古玩界的时尚宠儿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院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300平方米,馆藏文物48万余件,于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放,以《青铜铸文明—周秦文明之光》为基础陈列主题,分为青铜器之乡、宅兹中国、周礼之邦、秦肇之路四个单元,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周秦时期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宝鸡悠久的人文历史。
胡簋
胡簋,西周晚期,通高59厘米,腹深23厘米,盛食器,重60公斤,因其形体庞大,浑厚典雅,被誉为“簋中之王”。胡簋腹内底有铭文12行124字,是西周第十代国君——周厉王姬胡祭祀先祖,祈神降福的祭文,故还称为“王簋”。这是目前发现为数不多的周王自作器,因此十分珍贵。
逨盘,(“逨”是器物主人的名字),是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青铜盘。2003年出土于眉县杨家村窖藏,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重18.5公斤,内底铸铭文372字。它被誉为“青铜史书”,用于古人行沃盥之礼。
逨盘铭文巧妙的以单氏家族的8代祖先为主线,穿插对应了西周十二位天子,如文王、武王兴周灭商,成王、康王开拓疆土,昭王讨伐楚荆,穆王征伐四方等,将天子的丰功伟绩与单氏家族的功劳结合在一起,既歌颂了周王的丰功,又昭示了家族的伟绩和荣耀,第一次印证了《史记》中西周诸王世系,证实了《史记》的真实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铜史书。
四十三年逨鼎一组共十件, 高58厘米,口径49.6厘米,重44.5公斤该组器形、纹饰与四十二逨鼎相同。因第九、第十号两件器形较小,不能通篇记铸,而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分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铭文31行,计316字,文中年、月、干支、月相俱全,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新的资料。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塬,器内底铭文共有12行122字,铭文“宅兹中国,自之义民”中的“中国”,作为词组是首次出现,这是最早有“中国”一词的文物。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馆藏文物48万件,何尊等万余件青铜器出土于此。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铭文之珍贵,世所罕见。
2024年国庆期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接待游客16.9万人次。截至目前接待人数已达112万人次,较2023年全年接待人次(103万人次)同比增长8.73%。
2024年1-10月,宝鸡接待国内游客1091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实现旅游收入741.991亿元,同比增长12.5%,人均消费680元。
这一趟文化之旅,我们一同穿越时空,领略青铜器的多样风貌,感受其浓厚的历史底蕴与非凡智慧。它们不仅是冰冷的金属器物,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