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贬官却始终坚持原则,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成唐宋八大家之首
屡遭贬官却始终坚持原则,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成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韩愈一生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官,但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为国家办实事的原则;在文学创作上,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韩愈的政治生涯及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坚持原则、屡遭贬官的政治仕途
韩愈从小生活比较艰苦,他幼年丧父,由其兄嫂抚养成人。所以少年时期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知道自己是孤儿,于是从小便刻苦读书,独立性较强,也不需要别人地嘉许与勉励。
成年后的韩愈走上了科举之路,但极其不顺利,他经过五年前后四次的科举考试,才终于登进士第;后又经七年、四次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才在贞元十七年(801年)通过铨选。次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走上了为官之路。
以民为本、坚持原则的为官之道
韩愈走上仕途后,始终秉持着为民请命、坚持原则的政治理念。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上疏批评宫市制度的弊端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在阳山任职期间,他兴办学校,教化百姓,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表反对宪宗迎佛骨,触怒皇帝,险些被处死,后经裴度等人求情,才改为贬谪潮州刺史。在潮州任上,他积极推行改革,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文学成就与古文运动的倡导
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卓著。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该有思想内容,反对当时流行的浮华文风。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精炼,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的诗歌也别具一格,他善于用散文手法写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诗篇,至今仍广为传诵。
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贡献,其人格魅力和政治操守也备受后人推崇。他一生坚持原则,不畏权贵,为民请命,这种精神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道统”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们的古文运动,为后世文学发展开辟了新天地。韩愈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