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长臂猿保护,专家这样建议→
关于海南长臂猿保护,专家这样建议→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其种群数量已恢复至7群42只。在2024年"雨林与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与研究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经验。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海南长臂猿婴猿伸手去抓植物的果实。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近年来,海南省建立保护研究长效机制,设立了国家林草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打造了海南长臂猿保护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组建了监测队伍,让一度濒临灭绝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如今的7群42只。
为了准确掌握海南长臂猿的数量,相关部门进行了多轮调查,方法也在不断升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宣传科普科科长齐旭明提到,在2003年开展的一次拉网式大调查中,原本仅局限于2个片区的海南长臂猿调查范围得以扩大,有关部门才正式摸清了海南长臂猿的栖息范围。监测手段也从人工监测,拓展到用红外相机、录音设备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及个体进行全天候监测。
通过持续的监测与观察,人们逐渐了解了海南长臂猿更多生活习性和遗传特征。它们在热带雨林中取食的植物种类有130多种,偶尔"开荤",吃鸟蛋、蜘蛛、蚂蚁、昆虫;它们是热带雨林的"K歌之王",每晚分散睡在不同的大树上,清晨靠着清亮的啼声相互沟通;以前,人们以为海南长臂猿一生不下地,最新研究显示海南长臂猿存在主动和被动下地行为……
除了实地监测与观察,专家团队还运用现代科研手段跟踪和保护海南长臂猿。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朋飞带领团队聚焦营养,探索海南长臂猿的能量摄取情况。他们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海南长臂猿的食物,拿回实验室做营养成分的测定,再通过公式估算出它们摄入的能量。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远远高于其他长臂猿,整体来看,海南长臂猿生活得很好,即使在冬天食物匮乏季节,它们获得的食物也能满足生存需要。
会议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小猿组副主席发布了《长臂猿友好旅游奖励计划——全球长臂猿联盟长臂猿生态旅游倡议》,分享通过生态旅游促进长臂猿保护的方法。海南有关部门则介绍称,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积极做好海南长臂猿保护、监测、科研、宣传和栖息地修复工作,通过进学校宣传等方式,向小学生、居民、企业员工等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以及重要性。
(本文原文来自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