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督脉灸--灸中之王,助你温经散寒,阳气满满
【中医护理】督脉灸--灸中之王,助你温经散寒,阳气满满
督脉灸,被誉为“灸中之王”,是一种在背部督脉循行部位进行艾灸的传统中医疗法。它通过艾火和生姜的温和热力,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益肾通督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督脉灸的原理、功效、适用人群、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督脉灸的原理
督脉是经络之一,按照《黄帝内经》记载,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可沟通全身经络,称为“阳脉之海”,对调节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督脉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灸又称“督灸”“长蛇灸”“火龙灸”,属于中医传统艾灸疗法的一种。它是从大椎至腰俞穴,在腰背部的督脉、双侧膀胱经之间区域实施的灸法,与肾有直接关系。通过艾火和生姜的温和热力,借助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作用。
督脉灸操作视频(节选)
功效
督脉灸具有培元固本、调和阴阳、温通气血、祛寒除湿的功效。
适用人群
- 保健防病:亚健康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 改善体质:改善气虚、痰湿、血瘀、阳虚、寒凝体质。
-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反复感冒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
-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强直性脊柱炎。
- 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
- 妇科、男科疾病: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宫寒、不孕症以及男性前列腺增生、肥大、阳痿、早泄等慢性病症。
- 亚健康状态:怕冷怕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容易疲劳、精力不足、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并针对女性怕冷、宫寒不孕、兼具皮肤黄皱无光泽美容的作用。
禁忌人群
督脉灸虽然疗效显著,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以下是一些不宜进行督脉灸的情况:
- 合并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精神病患者及温度感觉障碍、高热患者;
- 孕妇、哺乳期、月经期或崩漏的患者;
- 关节畸形、活动不利、不能长时间俯卧者;
- 外感风热、发热、脉象数疾、阴虚火旺、大汗淋漓、极度疲劳、大病初愈者;
- 对治疗中使用的生姜、艾绒或介质过敏的人群;
- 施灸部位存在皮肤破损的人。
时间与频率
督脉灸疗法全年可进行,没有时间限制,但在暑夏三伏天,冬季三九天即一年中最热和最寒之时,是督脉灸祛病的最佳时节。督灸治疗每次间隔一般不应少于一周,每次大约灸40~60分钟。
注意事项
- 艾灸前务必不要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上述情况不宜艾灸。
- 督脉灸全程时间大约40~60分钟,被灸者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头部可使用U型枕,太瘦者床面可垫衣物或薄毯,增加舒适性。
- 督脉灸治疗时,如果觉得温度过高、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 灸后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寒凉之物,忌食羊肉、狗肉,多喝温开水。
- 灸后不宜剧烈运动,可能会有乏力情况,多休息、勿劳累。
- 灸后4小时内不可洗澡,24小时内禁洗冷水澡,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进行督脉灸,可以得到驱寒补阳之功效,能温阳益气,提高抵抗力。初春时积极的调理身体,蓄养阳气以度过接下来的一年,更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医专科护理门诊
服务地点:门诊大楼2楼中医科分诊台左侧中医专科护理门诊
服务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08:30-17:30
咨询电话:0760-88776239
预约流程:
- 关注“中山市博爱医院”公众号
- 点击“就医服务”
- 点击“预约挂号”
- 选择“专科护理门诊”
- 选择“中医专科护理门诊”
- 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预约
本文原文来自中山市博爱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