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取得新进展,或将引领下一代信息革命
量子科技取得新进展,或将引领下一代信息革命
近日,我国量子科技领域再获突破性进展,量子计算作为可能引发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正吸引全球目光。
我国成功研制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科研团队,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密码重点实验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成功构建了105比特(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并在“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中展现了超凡的计算能力。
与现有最优经典算法相比,“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当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超越谷歌2024年10月发布的最新成果6个数量级。这一成就继“祖冲之二号”之后,再次刷新超导量子计算体系的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相关论文已于北京时间3月3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
“量子计算优越性”是验证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的关键门槛,也是量子计算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这一领域目前由中美两国主导,双方竞争激烈,呈现交替领先的格局。
多地出台量子科技发展规划
量子计算被认为是推动未来信息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具备颠覆传统计算模式的潜力。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码布局量子计算,推动技术突破。
海外动态
2024年11月19日,英伟达宣布与谷歌量子AI团队合作,助力其加速研发新一代量子计算设备。同年12月9日,谷歌宣布成功研发一款全新量子计算芯片,声称该芯片可在5分钟内完成现有最快超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才能处理的计算任务。
国内进展
2024年12月,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全国比特数最高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制造和交付能力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此外,自2024年8月以来,华为也陆续公开了多项量子计算相关专利。
政策推动
随着量子科技竞争加剧,国内多地政府积极布局量子计算产业。
- 安徽:提出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
- 山东:加速培育济南量子科技特色园区,并高标准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 武汉:重点发展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13个细分领域。
据光明网报道,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负责人顾成建表示,全球量子科技产业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百亿美元,并有望在2035年达到万亿美元级别,技术突破与市场信心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科技咨询机构ICVTA&K预测,到2030年,全球量子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391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155亿美元、197亿美元和38.7亿美元。
机构资金加码14只量子概念股
尽管量子科技行业发展迅猛,但从已公布的2024年业绩数据来看,量子科技概念股整体盈利状况仍不理想。
业绩情况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按年报、业绩快报及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的量子科技概念股共有14只。其中,佳缘科技、雄帝科技、震有科技、星光股份、数字认证、天融信、科大国创、ST浩丰等公司成功扭亏为盈。
以震有科技为例,公司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其净利润为0.27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0.8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毛利额增加,同时由于应收账款减值减少,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大幅下降。此外,政府补助增加,也推动了公司收益增长。
资金流向
截至3月3日收盘,机构资金自2月以来净买入超千万元的量子科技概念股共有14只,其中等公司获得机构净买入资金超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14只股票中,有3只自2024年以来的股价高点已回撤超过30%,分别是。
结语
随着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突破,量子科技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政策的扶持和产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量子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量子概念股的市场表现仍有待提升,未来行业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仍需市场进一步验证。
在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领先地位,推动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