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整垮胡雪岩时,左宗棠为何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前去抄家?
李鸿章整垮胡雪岩时,左宗棠为何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前去抄家?
胡雪岩曾是晚清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声名显赫可见一斑,而同时他又与一般的商人不同,他很有情怀。左公西征的时候他出了不少力,那么为何李鸿章算计他的时候,左公却没能伸出手拉他一把呢?
01
胡雪岩的崛起
胡雪岩出生于贫寒之家,却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和精明的经营手段,在晚清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他创办的阜康钱庄,生意遍布全国,甚至延伸到海外,积累的财富更是足以与国库相匹敌。
他就是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崛起,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赋予的机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争、贸易、金融等领域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胡雪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机会,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财富和权力,他先是经营钱庄,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后来他又涉足军需、贸易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在这个过程中,左宗棠的出现,对胡雪岩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宗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他以出色的军事能力和坚定的政治态度而著称。
他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的功绩,使他成为了晚清政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
咸丰十一年,左宗棠途经杭州时,意外遇到了胡雪岩,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商业才能和人品都十分欣赏,而胡雪岩也对左宗棠的雄才大略和爱国情怀深感敬佩,这次碰面让两人之后的合作有了好的开始。
02
筹集军费
同治三年,左宗棠被派去镇压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左宗棠为了筹集军费,找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资源,帮左宗棠弄到了大批军饷。
这次合作不仅巩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也使胡雪岩在政商两界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真正使胡雪岩声名远扬的,乃其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全力襄助。彼时新疆局势紧迫,朝廷内外在是否收复新疆一事上,意见分歧甚巨。
左宗棠力排众议,决心收复新疆,但此举需要巨额军饷,国库空虚,无力支撑。
在这关键之时,胡雪岩再度挺身而出。他四处筹措资金,甚至以个人之名向外国银行举贷,为左公成功化解了重大难题。
胡雪岩的慷慨解囊使得左宗棠的新疆之行得以顺利进行,新疆的成功收复,不仅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也使胡雪岩成为了民族英雄。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贡献赞赏有加,说他转运物资和支援军队从没出过差错,买外国武器时特别细心,会选择性价比高的,趁价格合适时大量采购。
关陇和新疆能迅速平定,不仅是兵力强,还得益于先进武器,胡雪岩因此被大家叫作左宗棠的“金库”。
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合作,虽然一开始挺顺利,但后来也给胡雪岩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03
权力斗争
李鸿章这位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与左宗棠的政治理念截然不同,两人在很多重要问题上意见不合,有时还会互相看不顺眼。
自然李也不会看上胡,他知道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重要帮手,也是左宗棠政治力量的支柱。
如果能够扳倒胡雪岩,就能削弱左宗棠的势力,进而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李鸿章开始悄悄策划找机会给胡雪岩使点儿绊子,他与盛宣怀联手,利用各种手段,一步步将胡雪岩逼入绝境。
盛宣怀和胡雪岩都是商界的巨头,两人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这场政治较量中,盛宣怀决定支持李鸿章。
两人首先从商业上对胡雪岩下手,他们利用在朝中的地位,慢慢减少了政府给胡雪岩的订单。
这一举措看似无关痛痒,却如同温水煮青蛙,逐渐削弱了胡雪岩的资金实力,同时他们还暗中散布谣言,质疑胡雪岩的财务状况,使其信誉受损。
在李鸿章和盛宣怀的精心策划下,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开始出现裂痕,他的资金链日益紧张,钱庄的运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胡雪岩并未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他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之中。
与此同时左宗棠在政治上的处境也日益艰难,中法战争的爆发,使左宗棠的主战立场与朝廷的求和政策产生了冲突,他与李鸿章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天津条约》签订后,他的政治生涯遇到了重大挫折,他被调离前线,失去了昔日的权力和影响力。
而左宗棠的失势,也预示着胡雪岩的末日即将到来。
04
红顶商人的末路
于胡雪岩而言,光绪七年乃关键转折点。此年,他阔步进军生丝市场,期冀复刻往昔之辉煌,进而拓展自身商业疆土。
但这次他却失算了,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生丝价格暴跌,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法出手,损失惨重,这无疑给了李鸿章和盛宣怀一个绝佳的机会。
李鸿章和盛宣怀早就料到胡雪岩会在生丝市场上栽跟头,他们暗中操纵市场,加剧了生丝价格的波动,使胡雪岩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同时他们还利用自己在金融领域的势力,对胡雪岩的钱庄进行挤兑,使其资金链彻底断裂。
更糟糕的是,汇丰银行把胡雪岩给朝廷的贷款快要到期的消息告诉了李鸿章。
这笔贷款数额巨大,如果无法按时偿还,胡雪岩将面临破产的风险,朝廷原本打算拨款帮助胡雪岩渡过难关,但李鸿章却从中作梗,扣下了这笔款项。
胡雪岩走投无路,只能四处求援,他向左宗棠发出了求助信,希望这位昔日的老朋友能够伸出援手。
可这封信却被李鸿章截获,最终未能送达左宗棠手中。
胡雪岩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盛宣怀在电报局当总办时,也加入了对胡雪岩的行动。
他成功截获胡雪岩发往各地的电报,将其所有动向尽在掌握之中,以致胡雪岩的任何努力皆付诸东流,化为徒劳。
李鸿章和盛宣怀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继续搜查胡雪岩的黑料,最终发现他在帮朝廷向外国人借钱时,虚报了利息,从中牟利。
李鸿章将此事上报朝廷,慈禧太后大怒,下令彻查胡雪岩的商业活动。
一代红顶商人,最终落得抄家破产的下场。
05
结语
胡雪岩的倒台,不仅是他个人悲剧的终结,也预示着左宗棠政治生涯的日薄西山。
左宗棠在中法战争中的失利,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他曾经力主抗法,但在朝廷的妥协政策下,他的主张最终未能实现。
中法战争结束后,左宗棠被调回北京,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威望,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政治斗争,贯穿了他们的整个政治生涯。
左宗棠主张强硬,李鸿章主张妥协;左宗棠重视军事,李鸿章重视外交;左宗棠关注西北边疆,李鸿章关注东南沿海。
两人的政治理念和战略方向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分歧。
胡雪岩之事令左宗棠颇为犯难,他深知胡雪岩乃为李鸿章所陷害,却无力为之翻案,只能徒留无奈。
左宗棠的政治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他无法对抗李鸿章的权势,更何况慈禧太后也对胡雪岩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只能选择明哲保身,没有公开为胡雪岩辩护,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帮助胡雪岩,他甚至接受了朝廷的命令,参与了对胡雪岩的抄家行动。
左宗棠的这种做法,看似无情,实则无奈,在他的坐镇之下,其实抄家已经手下留情了。
1885年,左宗棠病逝于福州,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晚清名臣,最终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来源:
五彩秦安 胡雪岩如何被李鸿章的“白老虎”整垮?被抄家后,他为何还剩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