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点燃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电子板块迎来新机遇
国补点燃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电子板块迎来新机遇
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重大利好。国家发改委于1月8日宣布针对数码产品的最新补贴政策,旨在刺激消费。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三大类产品,售价在6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可享受15%的价格补贴,每件商品每类最高补贴500元。此外,为了更好地利用补贴带来的换机潮,手机厂商(OEM)和经销商主动降低了部分机型的零售价,让今年春节期间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销售季。
消费电子公司的迭代降本能力契合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诉求
我们认为消费电子公司进军人形机器人有两大核心优势:
1)人形机器人售价降本诉求强。
2)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需求强。
消费电子将在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相比汽车,人形机器人产业更新兴,历史包袱少,更有利于新供应商切入。
AI 眼镜行业前瞻:销量潜力+技术看点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联合 S–Dream Lab,从基本配置、音频、图像、防抖、交互、续航、安全隐私 7 个模块、超60 个测试项,对 RayBan-Meta Wayfarer 智能眼镜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测试,旨在为 AI 眼镜行业提供可参考评价指标,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标准化进程,促进行业生态良性可持续发展。
根据 WellsennXR,24 年全球 AI 眼镜销量 234 万台(其中中国 5 万台),预测 2025 年全球 AI 智能眼镜销量 550 万台(同比+135%)。展望后续,伴随智能眼镜显示技术升级,硬件成本下降,SKU 趋于丰富,有望迎来成长拐点。未来 AI 眼镜可能的变化趋势是:1)采用增加多块电池+单块电池扩容实现续航提升,端侧 AI 给硬件带来的性能压力和功耗增加使得消费电池扩容成为必然趋势;2)增加摄像头数量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
AI 眼镜产业链:AI 芯片+传感器+镜头镜片是核心
据 AR 圈之前报道,XR 研究院透露,小米 AI 眼镜原定于2025 年 3 月至 4 月发布,此次提前至 2 月春季发布会,与旗舰产品小米 15Ultra 同台亮相,展现了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战略野心。这一安排不仅彰显了小米对 AI 眼镜产品的重视程度,也凸显其在智能硬件生态布局上的整体规划。
AI 眼镜是一种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AI大模型的应用为其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零一万物前联合创始人、闪极 AI 合伙人潘欣表示,AI 眼镜将是可穿戴设备中AI 落地的最佳载体,没有之一。因为眼镜是距离人类五官最近的可穿戴设备,而且眼镜已经存在了 700 年历史,有广泛的用户接受度。AI 眼镜集成了多种硬件,包括摄像头、麦克风、传感器、AI 芯片等,能够实现拍照、拍摄、语音交互、实时翻译、导航等多种功能。
机构视角:传统运营商创新步伐+行业关键点
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近期也开始切入 AI 眼镜领域。不久前,在 2024 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就明确表示,未来,中国电信将进一步丰富个人和家庭数智化应用,探索AI 眼镜、AI 机器人等终端定制。日前,中国电信旗下的国脉文化表示,公司已推出中国电信 5GAR 眼镜,也将持续关注 AI 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根据市场需求、自身业务和技术发展需要等积极规划布局相关业务。
AI 眼镜成智能穿戴市场新风口,或引领下一代终端革命
AI 眼镜不仅具备虚拟视觉增强效果,还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用户行为和环境的实时分析,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随着成本逐渐降低,AI 眼镜有望进一步广泛应用。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AI 眼镜站C 位,中国 AI 眼镜厂商表现亮眼。多款产品将于 2025 年上半年发售,预计 2025 年将成为国产 AI 眼镜爆发元年。当然,AI 眼镜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解决生态难题。AI 眼镜这些产品很难在社交平台上直播,因此,AI 眼镜市场亟需融入平台,扩大“朋友圈”。还有一大难题是隐私规避,另外在性能设计方面也有不少需要提升之处。
投资分析
商务部明确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 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 6000元),可享受购新补贴。CES2025 期间或将展示更多 AI 与消费电子结合应用,如 AIPC、AI/AR 眼镜、智能驾驶与机器人等,叠加补贴政策出台,和行业新的测试和新品的进展,相关产业链可以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