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IPO回顾:上市数量100家,募资额674亿元
2024年IPO回顾:上市数量100家,募资额674亿元
2024年,中国IPO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827新政"的影响下,全年IPO数量降至100家,募资规模为674亿元,创下近十年新低。本文将从历史年度、中美对比、上市板块、区域、行业、发行市盈率、新股表现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2024年A股IPO市场的特点。
1. IPO数量和融资总额创十年新低
2024年,A股IPO数量为100家,募资总额为647亿元,均为近十年最低水平。注册制实施后,2020-2023年IPO数量分别为437家、524家、428家和313家。2024年,受"827新政"影响,IPO数量和募资规模明显收缩,较2023年分别下降68%和82%。
2. 美国成为2024年IPO募资规模最大国家
2020-2021年,美国IPO市场因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普及而大幅增长,为全球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机会。截至2024年12月28日,美国IPO家数达269家(其中NYSE49家、NASDAQ198家、AMEX22家),募资规模达404.18亿美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25%和48%,预计将成为全球IPO募资规模最大国家。
3. 创业板IPO数量和募资额占比最高
2024年,创业板IPO数量为38家,募资总额达225.81亿元,占比最高。北交所虽然IPO家数不少(23家),但因平均融资额较小,募资总额仅为46.84亿元。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平均融资额分别为10亿元、6亿元和2亿元。
4. 广东、浙江、江苏IPO数量位列前三
广东、浙江、江苏三省IPO数量分别为17家、17家和16家,占IPO总数的五成。GDP前二十名中,江西、辽宁、云南、广西、山西未有企业IPO。内蒙古和新疆分别有1家企业IPO,分别为英思特(主营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器件,创业板)和科力股份(主营油田生产的技术服务,北交所)。
5. 电子设备行业IPO数量和募资额居首
电子设备行业IPO数量为17家,募资额达118.34亿元,均居各行业之首。整体来看,排名靠前的行业均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电子设备、机械、化工、电气设备、半导体五大行业数量占比六成。
6. 民营企业主导IPO市场
2024年,100家成功IPO企业中,84家为民营企业,10家国企,3家外资。
7. 科创板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科创板IPO企业上一年度平均研发投入为1.41亿元,研发占收入比达11.57%,远高于深圳主板(4.45%)和北交所(3.89%)。上海主板IPO企业上一年度平均研发投入为1.61亿元,主要是龙旗科技研发投入(16.88亿元)较高,拉高了上海主板平均研发投入水平,扣除龙旗科技后,上海主板平均研发投入为0.65亿元。
8. 北交所净利润门槛最低
北交所IPO企业净利润门槛为0.4亿元,低于科创板(0.49亿元)和上海主板(1.24亿元)。2024年科创板IPO企业中净利润最低的为欧莱新材,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半导体材料赛道。
9. 科创板IPO市盈率最高
科创板IPO市盈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6.76倍和25.12倍,为各板块之最。受IPO收紧影响,创业板IPO市盈率的平均值降至21.11倍,较去年下降约50%。
10. 募资额最大IPO仅为34.95亿元
国货航(航空物流服务)以34.95亿元募资额位居2024年IPO募资额榜首,永兴股份(垃圾焚烧发电)和艾罗能源(光伏储能系统)分列二三位,募资额分别为24.30亿元和22.26亿元。前十大IPO主要为主板和科创板,其中主板5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1家。
11. 上市周期拉长,北交所最短
受"827新政"影响,沪深交易所IPO上市周期延长至平均2年,其中创业板上市周期最长(863天)。北交所上市周期最短,平均时间为343天,云星宇从受理到上市仅用了140天。
12. 打新"赚钱效应"再现
2024年,在发行市盈率下降和二级市场回暖的双重背景下,100家IPO企业中仅上海合晶首发当日下跌6.31%,其他企业当日均未破发。深证主板的首发当日平均涨幅最高为370%,强邦新材发行当天涨幅达1,738.95%,为本年发行当日涨幅冠军。截至2024年12月28日,仅5家IPO企业股价跌破发行价,其他95家IPO企业二级市场表现良好,其中创业板平均涨幅达204%。
附:2024年,100家IPO企业一览(可后台获取完整的IPO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