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爆!18%的人都可能经历的梦游,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爆!18%的人都可能经历的梦游,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k.sina.cn/article_7879996919_1d5af35f7020019jtq.html

你是否曾在夜晚,被一阵奇怪的声响惊醒,然后发现家中有人在黑暗中走动,嘴里还嘟囔着听不清的话语?走近一看,他眼神空洞,对周围的一切毫无察觉,仿佛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没错,你可能遇到了梦游者。

嘴里嘟囔着荒诞不经的胡话,在非厕所的地方小便,还从窗户跳出去……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这都大多数人们在梦游时做过的事。梦游,这个神秘而又引人好奇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据估计,大约18%的人一生中至少梦游过一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它。

梦游究竟是什么

在探讨梦游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大脑的运作机制。在我们日常活动中,有许多行为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关注。大脑前额叶皮质是负责高层次认知活动以及决策制定的控制中枢。比如你决定起身走路,这个决定由前额叶皮质做出。

但随后那些复杂的感官和肌肉协调过程,并不需要持续的注意力,相反它主要是由处于大脑低部和脊髓的一组特殊神经细胞网络来执行,这些区域被称为中枢模式发生器,它们控制着与生存相关的自动动作和基本行为。

而梦游,源于睡眠的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深阶段,也就是慢波睡眠。有研究表明,在成年人的睡眠结构中,慢波睡眠约占总睡眠时间的15%-20%,而梦游就常发生在这一阶段。在这个状态下,包括前额叶皮质在内的大脑皮质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

当有人从这个阶段被唤醒时,通常会显得迷迷糊糊,要么再次入睡,要么完全清醒。但在那一瞬间,他们处于一种介于睡眠和清醒之间的中间状态,梦游发作本质上就是这种状态的极端、持续版本。

在梦游时,前额叶皮质仍处于不活跃状态,所以梦游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执行性的审慎控制,但大脑的其他部分是活跃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身体在不涉及前额叶皮质的情况下也能做出很多动作。

梦游的表现与成因

梦游者的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梦游者能避开障碍物、行走和说话,尽管说的往往是些无意义的话,且处于一种平静、无情绪、无梦境的状态。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梦游者会进行更复杂的活动,比如做饭和开车。

有数据显示,在梦游相关案例中,约5%的梦游者会出现较为复杂的行为活动。他们偶尔还会受生理冲动驱使,比如吃东西或进行性行为。还有些发作情况涉及大脑的“战斗或逃跑”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可能会突然感觉到迫在眉睫的危险,进而出声喊叫、哭泣,甚至猛地从床上跳起来逃跑,这些发作情况被称为夜惊,在年幼儿童中更为常见,通常会自然消失。

梦游在儿童中通常更为常见,有统计表明,约15%-30%的儿童至少经历过一次梦游,这可能是因为控制睡眠和清醒转换的大脑区域仍在发育,但导致梦游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许多病例似乎有家族遗传性,研究发现,若父母一方有梦游史,孩子梦游的概率约为45%;若父母双方都有梦游史,孩子梦游概率则高达60%,而另一些则更加难以捉摸。

任何可能导致部分觉醒的因素都被认为会增加梦游的可能性。这包括促进深度慢波睡眠的因素,比如镇静剂、炎热的睡眠环境以及睡眠严重不足;也包括扰乱睡眠的因素,比如压力和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和不宁腿综合征。据调查,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中,梦游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约30%。

面对梦游者,我们该怎么做

当我们遇到一个梦游者时,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唤醒梦游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但是这并不是真的。不过,强行叫醒他们可能会导致他们困惑和痛苦。最佳做法是轻轻地引导他们回到床上,如果他们抗拒,就需要确保他们在发作结束前是安全的。

医生在面对梦游患者时,通常会评估可能导致梦游的因素,并提倡有助于健康睡眠的习惯,比如锻炼、压力管理以及规律且充足的睡眠作息。他们还常常会建议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比如藏好危险物品、安装门警报器以及关好窗户。如果这些措施不起作用,才会考虑使用某些药物。但目前许多针对梦游的治疗方法尚未经过严格研究,所以它们的作用原理和效果究竟如何,还不完全清楚。

梦游,这个神秘的睡眠现象,虽然大多时候并无大碍,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危险。了解梦游的相关知识,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更能在面对梦游者时,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家人朋友的安全,多了解一些梦游的知识总是有益的。让我们一起关注睡眠健康,揭开梦游背后的神秘面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