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这场研讨会呼吁携手保护濒危植物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这场研讨会呼吁携手保护濒危植物
11月4日,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主办,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植物园承办的“BGCI华东特有濒危植物综合保护研讨会”在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本次研讨会以“践行‘大保护观’:携手保护濒危植物的未来”为主题,多位专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华东地区濒危植物保护工作作了系列专题报告。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华东地区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展开深入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姚东瑞作了题为《国家植物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报告;BGCI中国办公室主任文香英介绍了《BGCI资源及其全球树木保护概况》;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汤诗杰分享了《万古第一梅的前世今生——银缕梅保护工作进展》;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光富则介绍了《江苏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及研究进展》。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根据《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及相关文献记载,公园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894种,其中包括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狭叶重楼、独花兰等,以及珍贵树种秤锤树、南京椴、琅琊榆、建始槭、糯米椴、紫楠等。此外,还有被称为“宝华四宝”的宝华玉兰、宝华鹅耳枥、宝华老鸦瓣、宝华山薹草。公园内登记在册的名木古树共有55棵,占句容市名木古树总量的46%。
其中,宝华玉兰作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是宝华山独有的珍稀树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极高的科研价值。2004年,宝华玉兰被列为中国的极危物种。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王欣介绍:“通过一系列保护工作和本底调查,宝华玉兰的数量已从最初发现的13棵稳步增长到现在的126棵。”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成员实地考察了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宝华玉兰、琅琊榆等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深化科研技术人员在濒危植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报业·新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