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狭窄
呼吸道狭窄
呼吸道狭窄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哮喘、鼻部和咽喉部炎症以及呼吸道异物等因素引起。该病可导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呼吸道狭窄这一疾病。
就诊科室
- 呼吸内科
- 耳鼻喉科
- 急诊科
是否医保
部分医保
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stenos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 狭窄气道远端阻塞性肺炎
- 呼吸衰竭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 咳嗽
- 咳痰
- 呼吸困难
- 打喷嚏
- 喘鸣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好发
常用药物
- 沙丁胺醇
- 阿奇霉素
- 头孢曲松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
常用检查
- 体格检查
- 血常规检查
- 痰液培养
- 呼吸道镜
- 鼻咽喉镜
疾病分类
呼吸道狭窄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狭窄和下呼吸道狭窄两部分:
上呼吸道狭窄
人体环状软骨以上的部位称为上呼吸道,主要组成部分即鼻、咽、喉,这三处的呼吸道发生病变阻塞气体,则成为上呼吸道狭窄。
下呼吸道狭窄
当患者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发生狭窄,则称为下呼吸道狭窄。
病因
呼吸道狭窄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哮喘、鼻部、咽喉部炎症以及呼吸道异物等,对呼吸道形成伤害的疾病或治疗方式导致。
主要病因
上呼吸道狭窄
由外伤、炎性病变、或其他疾病导致的呼吸道局部充血水肿,或肿瘤占位性病变、瘢痕形成、组织增生、气道异物阻塞都可能引起的上呼吸道狭窄,常见的如鼻息肉、急性喉炎水肿、扁桃体肿大,胸骨后甲状腺肿。
下呼吸道狭窄
常见病因有:
- 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形成狭窄。
- 吸入异物阻塞支气管,造成局部狭窄。
- 肺内多种病变导致渗出物过多,形成气道内的粘液栓阻塞支气管。
- 病人感染结核杆菌,以致发生支气管内膜结核,形成狭窄。
- 肿瘤的增生组织阻塞支气管。
- 肺内病变压迫邻近支气管引起的外压性狭窄。
- 致病菌感染呼吸道更容易发生炎症性反应,严重影响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则导致呼吸道狭窄的症状发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诱发因素
- 气管插管,是诱发呼吸道狭窄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呼吸道狭窄患者本身呼吸道相对脆弱,免疫功能低下,在抢救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治疗本身并无问题,但在特殊人群身上极易导致呼吸道损伤,进而出现呼吸道狭窄的相关病变。特别是本就有哮喘病史的病人,更容易引起相关病变。
- 感染及过敏因素也可诱发呼吸道狭窄。
流行病学
呼吸道狭窄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人群普遍好发,无明显性别和年龄区分。
传播途径
呼吸道狭窄不是传染病,因此没有明显的传播途径。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好发,无明显性别和年龄区分。
症状
不同原因导致的呼吸道狭窄,症状相对不同。上呼吸道狭窄可以出现呼吸困难、打鼾、咽痛等症状。下呼吸道狭窄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感染、喘鸣等,也可以出现在别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当中。症状严重者在疾病后期可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典型症状
咳嗽咳痰
呼吸道狭窄的主要症状表现,致病菌在肺部长期存在下,发生高密度的炎性反应,从而影响气管、呼吸道,病使得肺泡组织功能下降,产生过多痰液,表现为咳嗽咳痰。
发热
呼吸道狭窄的典型症状之一,也是致病菌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炎症性反应产生多余的热量,导致体温的升高表现。
喘鸣
呼吸道狭窄的部分患者可有此类症状表现,主要原因是气管、呼吸道的堵塞,导致呼吸时出现喘鸣音。
其他
呼吸道出现狭窄,可造成气道不畅,出现打鼾、咽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呼吸困难、唇甲发绀也是呼吸道狭窄的重要表现,致病菌在肺部进行频繁的反应和繁殖,进而堵塞气管和呼吸道,造成吸气性的呼吸困难,进而导致缺氧,嘴唇、指甲表现为典型的缺氧症状,呈现紫绀,是疾病发展期的重要表现。
并发症
狭窄气道远端阻塞性肺炎
呼吸道狭窄的主要并发症,由于呼吸道的狭窄,导致狭窄气道的通气功能和相关痰液、组织等排出不畅,久而久之则表现为感染性症状,发生狭窄气道远端阻塞性肺炎。
呼吸衰竭
呼吸道狭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长期的呼吸道狭窄极易导致发生气管的堵塞甚至占位性病变,从而导致通气功能严重下降,通过呼吸提供的氧气量不足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则导致呼吸衰竭的出现,抢救不及时者可危及生命。
就医
呼吸道狭窄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呼吸系统症状如打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主要就诊科室是呼吸内科,出现呼吸衰竭等危症时也可就诊于急诊科,及时行相关的血常规检查、痰液培养、鼻咽喉镜、胸部X线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出现轻微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即使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的可能。
- 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喘鸣并发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就诊科室
-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因为呼吸道狭窄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
- 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立即就诊于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体征为主要治疗目标,呼吸道狭窄的相关治疗在之后进行。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从发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 有没有吃过一些药物?
- 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
- 有没有进行过住院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常用的较为直接的检查手段,可在疾病初期发现较为明显的征象,在呼吸道狭窄的检查中重点是听诊,肺部的呼吸音和痰鸣音,从而对感染情况有初步的判断。
痰液培养
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检查之一,也是较为直接的检查,对呼吸道狭窄患者来说,需要及时行痰培养,排除其他感染的可能,从而为治疗指明方向,避免误诊。
血常规
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呼吸道狭窄的诊断中,一些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象的高低决定了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中性粒饼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支气管镜
呼吸道狭窄的重要参考性检查,可对支气管的相关情况进行有效掌握,从而对疾病发展进程进行有效判断。
鼻咽喉镜
重要的鼻咽喉部位的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鼻咽喉部位是否发生息肉、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也可在鼻咽喉镜下直接切除,根治呼吸道狭窄。
胸部、鼻部X线片或CT检查
呼吸道相关疾病可通过X线片初步检查,影像学表现通常比较明显,如无法从X线检查上准确判断,则需要及时行CT检查,是判断疾病类型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诊断提供依据,避免误诊。
诊断标准
呼吸道狭窄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典型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表现;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如痰培养、血常规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鼻部X线检查有明显的疾病征象,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呼吸道狭窄。
鉴别诊断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表现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与呼吸道狭窄的相关疾病表现较为相似,在临床上比较容易混淆,可通过性鼻咽喉镜检查予以鉴别。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伴有鼻部、咽喉部位的狭窄,而单纯的呼吸道狭窄则可明显见狭窄部位或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且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过敏史,脱离感染源后症状可明显好转,是主要的鉴别点。
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并不相同。对于慢性疾病导致的呼吸道狭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例如哮喘,一般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对于呼吸道狭窄导致的呼吸困难可以给予吸氧治疗。
治疗周期
视患者病情而定,对于慢性疾病导致呼吸道狭窄一般为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以健康教育为主,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相关危险人群,做好自我保护。
药物治疗
针对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狭窄
头孢曲松
主要作用是杀灭大部分的呼吸道致病菌,覆盖范围交广,作用较为明显,是呼吸道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阿奇霉素
针对于呼吸道狭窄中的咳嗽症状,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特别是呼吸道狭窄导致的顽固性咳嗽,可有效缓解,改善患者一般情况。
对于过敏导致的呼吸道狭窄
沙丁胺醇气雾剂
是解除呼吸道痉挛药物的代表,可在患者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时,及时缓解症状,避免造成呼吸衰竭。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
是治疗呼吸道狭窄当中呼吸道狭窄导致的慢性呼吸困难、通气功能下降的药物,可有效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不畅的表现。
手术治疗
如果是由于肉芽肿、肿瘤、异物引起的,可采取喉镜或者是支气管镜来进行手术治疗,放置气管内支架、支气管球囊扩张等,改善通气。
其他治疗
主要以吸氧治疗为主。部分患者无法坚持规律吸氧,需要护士和家属监督,也可购买家庭制氧机,每天坚持规律吸氧,以改善相关呼吸道症状。
预后
呼吸道狭窄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呼吸衰竭等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能否治愈
呼吸道狭窄经科学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能活多久
呼吸道狭窄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呼吸道狭窄容易导致慢性咳嗽等相关后遗症。
复诊
患者治疗过程中每1~2个月进行复诊,遵医嘱行相关检查,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饮食
呼吸道狭窄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提高免疫力。
饮食调理
- 患者饮食宜清淡,以蔬菜、水果为主,宜进食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如青菜、胡萝卜等。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如麻辣烫、冷饮等,容易刺激呼吸道症状加重。
- 恢复期要严格清淡饮食,以粥、青菜等为主。
护理
呼吸道狭窄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为主。一方面要严格的进行食物管理,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督促患者减少外出,同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日常护理
监督用药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咳嗽、心律不齐等发生时要及时就医或停止用药。
日常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加强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
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
坚持吸氧
吸氧是改善相关呼吸道症状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每天6~8小时。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主要措施,治疗期间切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或干重体力活,以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发作。
病情监测
及时复查支气管镜、鼻咽喉镜检查等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
特殊注意事项
密切注意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病情继续恶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加重情况。
预防
预防呼吸道狭窄主要从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开始,需注意个人清洁,提高自身免疫力,少去流感等高发地区。
预防措施
- 多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定时进行体检。
- 尽量不接触相关传染病病人,远离危险人群。
- 适当锻炼,但不可进行激烈运动,以慢走为宜。
- 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举措。
- 早期发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