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从挥金如土到为钱困扰的晚年人生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从挥金如土到为钱困扰的晚年人生
杜月笙,这位曾经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青帮大佬,晚年却因经济问题陷入困境。是什么导致这位"地下市长"从挥金如土到为钱困扰?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位传奇人物的晚年人生。
提起杜月笙,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作为上海青帮的最高头目,他一度成为上海滩只手遮天的大角色。如果说杜月笙是那个时代上海的"地下市长",也毫不夸张。
然而,这位大人物为何在晚年也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借钱?是什么导致杜月笙缺钱呢?
早年生活奢靡,开支巨大
杜月笙作为青帮老大,手下拥有众多赌场和舞厅,对金钱的概念自然模糊。这导致他花钱大手大脚,不考虑收入情况。在早年间,杜月笙是上海数得着的大人物,这样的花钱方式尚可维持。但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摧残,帮会自然不景气,杜月笙的实力大不如前,已经负担不起如此高额的开销。
然而,杜月笙已经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一时间难以改掉,这也就造成了缺钱的局面。这也为他日后的潦倒生活埋下了伏笔。
抗战时期仗义疏财,财力日减
杜月笙没有忘记国难当前。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上海的抗敌救援会,组织救国募捐机构,筹集资金修建医院,给抗日前线输送大量物资。杜月笙的爱国举动令人敬佩,但自己的财力也逐渐捉襟见肘。
同年上海沦陷,日本人找到杜月笙,希望这位上海青帮的最高头目能帮助维护日本人的利益,并承诺给予丰厚回报。但始终有着爱国信念的杜月笙面对日军的利诱不为所动,拒绝了日方的要求。
这让日本人非常生气,于是到处给杜月笙为难。为了防止日军迫害,杜月笙乘坐轮船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避难。1941年,他又来到举目无亲的重庆。
离开上海,财路断了人脉资源也断了
杜月笙到达重庆后,几乎没有什么熟人,之前在上海苦心经营的人脉关系,在这里毫无用处。就算他是上海青帮的最高头目,但此时实力已大不如前。经历了这样的困境,杜月笙也感到无奈。
就在杜月笙最低谷的时候,他找到了刘航琛。刘航琛年轻时得罪人四处逃亡,在街头流浪,杜月笙知道后把他接到了自己身边,给他钱让他回到四川。后来刘航琛发迹,成了四川首屈一指的富豪。
因为杜月笙有恩于刘航琛,所以刘航琛爽快地答应了杜月笙借钱的请求。杜月笙借钱也有自己的底线,前前后后只借了一百五十万。
杜月笙利用这一百五十万白手起家,在重庆重新发达了起来,并花了几百万赎出了自己的手下。之后杜月笙虽然还在为家里流水般的花销担忧,但比之前要好很多了。在他去世时,给后代留下了十万美元的遗产。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人生要被人记住,不是看你有多少钱,而是你做了哪些事。杜月笙能让人们记住,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只手遮天、富甲一方,而是他在抗战期间疏财救国,是一位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爱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