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女皇梅艳芳】对梅艳芳的评价
【舞台女皇梅艳芳】对梅艳芳的评价
“一个天生的歌手,一个天生的演员,一个天生的全能艺人,一个无人可及的亚洲天后——梅艳芳。”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梅艳芳是一个被冠以“东方麦当娜”称号的“百变女郎”。1987年在红磡体育馆连续28场的个人演唱会,创下亚洲的演唱会纪录,并创新同一歌手、定时定点、演唱最久之世界纪录,这证实了梅艳芳的非凡成就。
得自天赋的演唱实力,后天勤练的歌唱技巧,独特风格造型色彩,顶尖的舞台设计及演出,是为天才型的歌者,梅艳芳理所当然独一无二。
外人眼中的光鲜不足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梅艳芳,用“周身八宝”来形容梅姐也许仍然有些捉襟见肘,没办法,偶像实在太优秀,非言辞所能及。
一宝:声
流行音乐要有生命力,需要什么?一个是个性,一个是音乐性。
唱歌不能光看音域,要看她唱得怎样,质量如何,感情表达。
“我觉得讨论一个歌手唱得是不是好,音域是能力,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是技巧,表达是根本。”
梅艳芳的歌声,属于醇厚一类,但与蔡琴、徐小凤的厚不同。徐的厚,像冬天里晒着太阳,午后的香茶,让人欲睡;蔡的厚,如夏夜的朗月,咖啡的浓厚,披着月光的清影;而梅的厚,春日和风抚面,细雨润物入心。梅的经典,时而浓情迷酒之红,时而如温暖花香,随风默默涌入你的身心,一如那《女人花》,感觉一抹红,馥郁芬香。
推荐曲目:
似是故人来 - 梅艳芳
女人花 - 梅艳芳
梅艳芳的音域涵盖的很宽:“比女人更高音,比男人更低音”。她的声音风格开拓了“更开阔、更前卫、更强劲”的歌路。她唱的歌低音醇美,比男人要磁性,清越甘冽,比女人要有力。
说到高音,阿梅的声音给人音色高的感觉,但音色高与高音是两回事。梅的高音往往是在她的中低音中偶有展现,所以显得格外出彩!而她的低音在我听来,简直好听到爆。
有人说她是轻女高,似乎不太准确。梅的低音很低,高音是偶有拔尖真音的点辍,比较有爆发力。这种特点也直接导致她唱劲歌刚劲有力,再加上精准的节奏感,所以唱快歌非常出色,可说在香港乐坛女歌手中首屈一指。除了梅艳芳,没有哪个女歌星能把劲歌唱得那么激情和强劲。香港大多女歌星唱的是“抒情歌”,偶尔唱劲歌会被听众觉得不如男歌星唱的那么有劲,因为女人天生声线没有男人那么有力。梅艳芳后来的突破,是在劲歌和快歌方面取得了比很多实力派男天皇们都要更强更霸气的作品和表演。当然,梅最擅长的还是中低音部,一般女声如果翻唱她的歌不升KEY,到低音部,几乎会有听不到声音的悲剧。
推荐音乐:
女人心 - 梅艳芳
Faithfully - 梅艳芳
关于音色和音质,阿梅是属于男人中的女中音,质感更硬,可下可上。
梅姐特殊的声线加上粤语的铿锵,使得梅姐的歌曲常带有不同以往的另一种风情。
推荐音乐:
装饰的眼泪 - 梅艳芳
歌衫泪影 - 梅艳芳
是这样的 - 梅艳芳
歌曲的控制和表达是梅姐唱歌的法宝。
梅姐唱歌感情充沛,表达充分,基本功扎实,胜在多元化和综合实力。
其声音该圆润时声音饱满的仿佛要溢出,该锋利时仿若尖刀撕裂骨肉。
梅唱歌最大的优势是融情于歌,她让人听到的不仅是歌词更是歌词要表达的含义,这也是她的歌不若一般女中音让人感觉枯燥平白的原因。我个人非常中意梅的慢歌,慢歌要唱的出色,情感和技巧都不能少。
歌曲推荐:
田园春梦,这首歌没有音频。我本人实在很偏爱这首歌梅的版本,唱腔实在好,吐字清晰、圆润、饱满,楼主大爱,可惜的是没有唱完(90劲歌金曲和伦永亮合唱)
玫瑰、玫瑰、我爱你 - 梅艳芳
开个玩笑,听阿梅讲话的音色应该是一个女高音的,偏偏唱歌的时候就成了女中音。莫非百变天后的嗓音也百变?哈哈。
常常觉得梅唱国语和唱粤语是两种声音,她唱粤语歌的时候有很清很轻的音色,国语歌又反而可以很柔很软,不知是否和两种语言的发声不同有关。
二宝:色
梅常常自嘲不漂亮,所以要百变来吸引人,但即使眼光再拙劣的人也难以否认梅艳芳的长相非常富有魅力和特色,可塑性极强。
从不曾觉得梅姐如平庸的美女一样漂亮,漂亮这个词如此肤浅,怎么配得起她。女性的面庞,生就一副高挺长直的鼻梁,鼻子让脸庞失去一点妩媚,却让其多出坚毅与个性来。梅之面颊,鼻侧阴影里衍射出一份坚定中的忧郁。梅艳芳不漂亮,但惊艳,那阴影下的红唇。
梅的长相似乎很受人争论,如同出道就一直缠着她的绯闻一样!有人说她漂亮有人说她丑,远算不上难看的人被人极端的评论! 似乎没怎么听说谁谈及同时代其他女星然后重点议论其美与丑。
道理简单的很,梅艳芳的长相介于大众审美的临界点,如果长的太一般自然不受争论,偏偏是那样的别致五官拼起来上了妆就开始美艳的女人,所以开始有人妒红颜,说她难看。就因为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有人说她眼大无神;就因为那高挺的鼻子,有人嫌大;就因为那性感的嘴唇,不欣赏的人偏说不小巧。
可是世人们啊,谁敢说自己能长成她的模样还嫌不够靓?谁敢说自己有这个女人那种魅力?谁又敢说自己有这个女人那种骨子里透出的女人味道?
漂亮和魅力永远是两回事!!!
如此,我想到色,不应固定在颜上。
并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多数的娱乐艺人,如一群幕前的皮影,在来不及显露色彩之前,就已经落下帷幕,成为舞台的弃子,苍白的光影瞬间即逝。无个性即无色彩,无艺术灵魂即无人性色彩。
梅是个奇女子,为人奇,为事亦奇,更奇在人格的独立。在歌艺与舞台艺术上,她一生求变,变得多姿多彩而成功。一如寒冬的腊梅,独自开放,竟自娇艳,孤独傲红,于生命最红时凋谢……如此,如果给梅姐定义一种颜色,我会属意红。
红色,最难运用,最难调出美感的色彩。浓、烈、清、淡、厚、薄,需要驾驭得当,才不至于俗气。梅艳芳用其才艺的天赋、令人感喟的个性、灿烂夺目后令人唏嘘的落幕,调出了难得的一场人生色彩——属于她的红。平凡而高贵,热烈而冷漠,成熟如火,风韵独绝,却在灵心一动的目光胶着后面,如梦如烟,寂寂难捉……
舞台女皇
舞台上的梅姐歌舞俱佳,她的舞台往往是形、歌、声、舞、演、情交融于一体,综合成绩实在是高,无人出其右。有人说过,梅艳芳是潮流的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从其演唱会可见端倪,她的服装、歌曲、舞步都走在时代潮流顶端。
梅的舞台表演大胆、潇洒、霸气,可能想到了很多词汇都不能概括,因为她实在是百变,可潇洒可妩媚,可霸气可温柔,上一秒她女皇上身,下一秒就变成了撒娇可爱的小女人;前一刻她是性感妖娆的女娇娃,下一刻她又旗袍盘髻,保守的像个老派艺人。很难概括梅的舞台技艺和舞台形象,估计也只有百变权且一用吧。更绝的是,梅姐的舞台表演是带着生命的,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唱起来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绝对无法复制。舞台女皇绝非浪得虚名。
梅姐的舞台形象在东方无人能及,美国《时代周刊》形容她是东方麦当娜,任何性感,裸露,怪异的服装在她身上都能穿出自信来。她艳的大气沉稳,压的住服装,震得住台。与Dance跳舞百无禁忌,手指轻轻一点,舞男倒地,那时那刻甘愿做她的迷。
梅艳芳独一无二,舞台上很多舞步,梅姐都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排练的。高志森说过,梅艳芳的舞台表演天分占了七八成。
她的舞台动作,往往带有一种一秒即是永恒的凝滞感。可以说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艺术。
某年十大劲歌金曲,黎小田安排她演唱《封面女郎》,她载歌载舞,同dancer配合无间。下台黎小田赞叹的问她,是边个帮她排的舞蹈,她说:无人,我自己踢自由波(即自由发挥)。她就是那样,自己设计动作,信手拈来。
这绝对不是她唯一一次自己踢自由波,每次现场表演,只要她上台,观众的眼睛就牢牢锁在她身上,梅艳芳三个字是掌声和欢呼的金牌保证。那个流光溢彩、水银泻地的时代,无疑,她是最闪亮的星。
上世纪八十年代《坏女孩》的mtv里pose在当时是很个性的表演,《梦伴》里那个不屑的扫肩动作,相信每个梅迷都记忆犹新,如果你看了早期阿梅的舞步,再看《极梦幻》演唱会的舞步,简直会怀疑是不是换了一个人。后期的一首《长藤挂铜铃》里的她又是全然不同感觉。
说到长藤挂铜铃,楼主认为最体现功力的当属02生日会。狭小的台面,歌迷围了一圈,就是这样狭窄的空间,梅硬是舞出了一方舞台。头、手、眼、脚步动作的无缝结合,令人神为之夺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梦幻舞步,或帅气、或霸气。仔细观察会发现,梅姐的舞步的确很多出自自创,同一首歌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版本绝少雷同。梅姐的很多即兴动作,看似简单的随歌词而动,其实要真正做的贴合极其不易,即要配合歌词,又要展现美感。这让我想起了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哈,谁又敢说舞台上的梅姐不是独孤求败!
后来能歌能舞的艺人不是没有,只是达到和歌曲天衣无缝的融合以及恰到好处的表达的,真的是没有了。过分注重表达而忽略歌曲本身,反而是宣兵夺主,而梅的舞蹈完全是服务歌曲的,她是将歌曲和舞蹈完美的融合为一体。这份功力在华语乐坛确实独步天下。在梅姐走后,再无人可以将这份表达完美融合,可以说梅艳芳后再无梅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