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晒秋之前,建议带上这本果实观察手册
出门晒秋之前,建议带上这本果实观察手册
秋收冬藏:又到了银杏满枝,白果遍地的季节。
前几年看过BBC大卫·爱登堡的《绿色星球》,就为植物王国的自然智慧深深叹服,其中也介绍过果实种子们费尽心机、跋涉千山万水只为开枝散叶的惊人生命力。
这本观察手册带我们图文并茂地认识160种常见植物的果实与种子,通过高清镜头呈现果实、种子的原尺寸构造。同时借助简明易懂的树木果实入门图鉴,探寻植物隐藏的生存智慧与生命之谜。
银杏果:谁吃了臭熏熏的“果实”
银杏为雌雄异株,银杏果生于雌株。其身披黄色外皮,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含致敏物质,一旦沾上皮肤,便会引发皮炎。若徒手捡拾或清洗了银杏果,且不说手和脸会红肿,若情况严重,甚至连手接触过的身体部位也会红肿。秋季因过敏问题就医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男性。
银杏本为一种原始裸子植物,自距今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恐龙时代)以来,外观基本未变,被称为“活化石”。银杏果(种子)的形状和结构有点像樱桃,里面有一个硬核(中种皮),具有此特征的果实是通过动物的采食来传播种子的。白垩纪时期,在银杏树下吃下银杏果并运输的,极有可能是小型草食恐龙。现代通过粪便分析,貉和鸟鸦会吃银杏果。
果树为何会有“大小年”
影响树木结实率的首要因素是天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开花、发芽、结果,与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间均密切相关。此外,树木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因素。大丰收的次年,果树树势变弱,将难以开花结果。
有一种说法:植物是为了应对以种子为食的昆虫和动物,而有意制造出“大小年”。若每年产量一致,食物供给稳定,那么这些昆虫和动物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多,导致当年果实近乎被全部吃光。只要某一年歉收,它们就会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而数量减少,在接下来的一年,大量果实得以保留,种子便可顺利发芽存活。
书中收录的许多植物的果实与种子,如草莓、猕猴桃、百香果、腰果、开心果等都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还有那些在住宅附近、公园、路旁的常见植物,以及一些在野外、森林可以找到、捡到的植物果实、判断可否食用的方法,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方便比对观察,实用性、可读性极佳。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