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陈规旧俗的天使与圣人们:洛可可艺术中的宗教形象演变
跳出陈规旧俗的天使与圣人们:洛可可艺术中的宗教形象演变
《两个飞翔的小天使》
乔凡尼 · 巴蒂斯塔 · 提埃坡罗
1740-1750
布面油画 78 x 67cm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for Culture of Italy
真迹在“最后的贵族——乌菲齐馆藏18世纪欧洲大师绘画”展展出
粉蓝色的天景中飘着几朵淡云彩,两位小天使在空中盘旋着嬉戏。右下角的天使一副未满周岁的婴儿面孔,欢悦着抬起的手臂,就像在被大人托举着一般舒展;他的翅膀化作环绕着他圆润身躯的白色襁褓,眯缝着的眼睛被画在了一张惹人怜爱的脸上。上方侧身翱翔的天使也不过周岁而已,光线和阴影让他的婴儿体貌特征更加明显;他的左手提着一只桂冠,低头望向下方的更远处,像在飞向一位正要接受加冕的人物。
展览现场
©东一美术馆
作品来自于乔凡尼 · 巴蒂斯塔 · 提埃坡罗所绘的格里马尼宫穹顶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作画风格上属于早期洛可可流派。实际上,画中那位深色翅膀、手持桂冠的天使形象是画家非常喜爱且常用的绘画元素之一,在提埃坡罗许多不同题材的作品中均有出现。
画家笔下的小天使们为了装饰画面、调节氛围、完善构图而出现。有了这些幼态、欢快、姿态洒脱又纯真的天使形象的介入,能够使整幅作品的气氛更加轻松欢快,这种装饰画面的手法在整个洛可可艺术中同样十分常见。
《时间揭示真相》
乔凡尼 · 巴蒂斯塔 · 提埃坡罗
1745
布面油画 254 x 340cm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使形象在洛可可艺术中的出现是自在欢快——甚至稍显随意的;而在传统宗教画题材中,天使是庄严、高贵和神圣的,且常扮演着关键角色。天使长(希腊文αρχαγγελο ,直译为“主要信使”)的降临往往将情节引向主旨与高潮,比如为童贞玛利亚带来了身怀圣胎的消息;而小天使的形象也常承载着“神的旨意”,例如向牧羊人报喜、向圣马太传福音等等。
他们通常如其他圣者一样沉着冷静,身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是传达教义、联系圣者与凡人的关键角色。绘制宗教角色有着严格的规定,存在着包括场合与仪态等诸多限制,绝无可能如洛可可艺术中一般随意出现。
局部细节图
《向牧羊人报喜》
莱安德罗 · 巴萨诺的追随者
约1600
布面油画 134 x 105cm
©Photographic Department, The Uffizi Galleries
-By Permission of the Ministry for Culture of Italy
真迹在“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展出
这些存在于洛可可艺术与传统宗教题材之间的反差感不仅仅出现在天使形象上——由于受到反宗教改革的长远作用,天主教的整体风貌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曾经,神职人员被规定在布道时应该保持镇静,注意仪态、谈吐与语气,这时的宗教是庄严而神圣的;而到了18世纪,教会转而以“幸福的基督教”为宗旨,强调信仰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舒适的事情,以感性的力量教化民众。
这样一来,圣者的神性便被削弱了,反之被赋予世俗的感性色彩。再加上此时的欧洲皇室享乐之风盛行,对艺术的品味也倾向于华丽细软。于是,得到皇家订单的艺术家们便也跟随时代的潮流,将宗教人物世俗化,以充满感性的、欢快自由的基调诠释宗教故事。
《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
弗朗索瓦 · 布歇
1758
布面油画 50 x 44cm
真迹在“最后的贵族——乌菲齐馆藏18世纪欧洲大师绘画”展展出
《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画家弗朗索瓦 · 布歇受蓬帕杜侯爵夫人委托所绘。这幅画很好地诠释了洛可可时期皇室的审美喜好和对宗教的态度——画中的耶稣与圣约翰与小天使们都被刻画成可爱丰腴的婴孩模样。如果你是一位来自15世纪的教会神职人员,想必会被这对圣者堪称“惊世骇俗”的描绘所震惊。
一张张甜美的面容出现在画面里的各个角落,画家对男婴们“婴儿肥”特征的夸张化描绘恰到好处,高明度的用色准确地体现了婴儿的肌肤在光照下的视觉效果。画中无论是圣者还是天使们都被淡化了身份等级——其中的一个小天使甚至从耶稣与圣约翰之间探出头来,这更显示了他们的顽皮和纯真。耶稣与圣约翰仍然摆着圣者的姿势,但这恰恰与他们婴儿的外表产生了极度戏剧化的对比——惹人怜爱的婴儿一本正经地做着虔诚的手势,这样的反差更使轻松的气氛充盈着整个画面。
《圣婴耶稣祝福施洗者约翰》局部细节图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教会的内部冲突与变革,贵族皇室的玩世不恭,新艺术审美的崭露头角,这些因素最终构成了的18世纪艺术世界。东一美术馆“最后的贵族——乌菲齐馆藏18世纪欧洲大师绘画”展收录了包括洛可可在内的不同风格艺术藏品,若愿一睹18世纪美术界百家争鸣之景,欢迎莅临东一美术馆观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