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一部系统梳理千年贸易脉络的学术力作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一部系统梳理千年贸易脉络的学术力作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一书从贸易史的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状况。该书不同于以往将贸易史简单的附加在古代史的后面,而是从边缘学科到着重叙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中国古代贸易的历史轨迹一直可以延伸到开始有资料记载的商朝,尽管那时仅仅是方国之间的以物易物,这也足够说明我国古代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物质生产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只要是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物质生产就会更加繁荣,贸易也就这样产生了。随着族群的扩大,变成一个拥有较强力量的王朝国家,对外贸易更是需要频繁进行。故步自封不会有任何发展的余地,只有通过不断地与周围国家的交往,才能在政治上处于更巩固的地位,社会生活上才能够实现丰富、充实和多元化。
沈光耀先生所作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专门从贸易史的角度介绍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状况,不同于以往将贸易史简单的附加在古代史的后面。从边缘学科到着重叙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书中不仅有从古至今的贸易叙述,还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根底。
以时空序列为线索,展现贸易发展脉络
书中以国内为经,以国别为纬,按照时空序列,谋章布局,自成一体。首先在前言和对外贸易的起源和特点中提出中国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对外贸易即代表主权地位的对外贸易的发生、发展、繁荣与衰落的过程与封建社会的演变是一致的。闭关锁国并非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策,而是对外开放与相互交流;历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脉络:秦的“七科谪”抑制商贸;汉代大鸿学寺专管外务,开通海陆“丝绸之路”,发展“贡赐”贸易;魏晋南北朝从实际的经济利益上考虑提倡对外贸易,海上对外贸易发展较快;隋朝是对外贸易的先行者,四方馆作为外事机构,积极发展西域和南海;唐朝安西、安东、漠北、安南四大都护府的设立,体现了作为繁荣大朝的统一和自信心;宋朝对外贸易的税收对当时总财政收入的重要性;元朝低税、招徕、保护、奖励的政策扩大对外开放;明朝从孤立到时开时闭;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