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出自先秦庄周的《栎树托梦》,通过匠人与徒弟的对话,揭示了“无用之用”的哲理。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译文及注释
有个石姓匠人去到了齐国一个叫曲辕的地方,看见一颗被人们称为神树的栎树。那棵树非常高大,树荫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干,足有百尺之围,树高达至山顶,离地面几丈高后才长有树枝,可以用它造十余艘船只。参观它的人如同赶集一般来来往往。这位匠人却看也不看,不停地向前走,他的徒弟在旁十分不解,赶上去问:“自从我拿起斧头跟随先生以来,从未见过这样好的木材。先生却不屑一顾,为什么呢?”匠人回答说:“算了吧,别提了!这是一棵无用的树,用它造船会沉没,用它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它做器具会很快毁坏,用它做门会流脂,用它做柱子会生虫。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长得这么大。”
简析
这则寓言故事简要讲述了一位石姓匠人在齐国曲辕遇见一棵被称为神树的栎树的故事,并通过匠人与徒弟的对话,揭示了“无用之用”的哲理。在世俗眼光中,有用之物往往被赋予价值,而无用之物则被视为废物。然而,有时正是这些“无用”之物,因其不被利用而得以保存其本真与完整,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与美感,这启示人们不必过分追求实用价值,有时候“无用”反而是一种保护,一种智慧。
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