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效佳,可与经方比美!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效佳,可与经方比美!
消风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邪上攻、头目昏眩、鼻塞耳鸣,以及风湿在络、皮肤顽麻、瘾疹瘙痒等过敏性疾病。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被誉为可与经方媲美的良方。
消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羌活、防风、薄荷、荆芥、僵蚕、蝉蜕、川芎、茯苓各9g,陈皮、厚朴各6g,人参10g。
主治:风邪上攻,头目昏眩,鼻塞耳鸣;风湿在络,皮肤顽麻,瘾疹,瘙痒。
此方所治有四:一是头昏、目眩、鼻塞耳鸣。二是皮肤顽麻;三是风丹瘾疹;四是瘙痒,病位在少阳三焦。
少阳三焦包括膜原和腠理两个部分,是外通肌表与内联五脏的一种组织,是津气升降出入的通路。
风邪羁留腠理,外不得疏,内不得泄,影响津气运行,气郁湿阻,攻于皮肤,即呈风丹。
湿郁腠理,即呈瘾疹;客于血络,即呈瘙痒。
风湿郁于肤表,卫气为其所痹,即呈顽麻;上攻颠顶,闭阻清空,即呈头昏、目眩、鼻塞耳鸣。
综合上述,此证是风中腠理,气郁津凝,膜络挛急病变。
治疗上述诸证,法当疏散风邪,消除致病原因;利气行津,通调三焦津气;祛风解,缓解膜络挛急。
方中羌活、防风、荆芥、薄荷都是祛风解痉药,治疗风丹,能收疏风、散邪、解痉功效。
治风湿在表之瘾疹、顽麻,有风能胜湿之功;治湿闭清阳之昏眩,有高巅之上唯风药可达之义。
僵蚕、蝉蜕有息风解痉作用,可解膜络挛急,使其恢复正常。
陈皮、厚朴能畅三焦之气,其芳化作用又可配合茯苓治疗湿滞,三药调理三焦津气。复配川芎活血调营,通血络而宣痹着,仅此一味,足以说明古人制方,时刻不忘营血宜通。
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督阵之师,尤不可少。
故《张氏医通》谓:"此方妙用,全在厚朴、人参。当知肌表之疾,无不由胃而发,故用厚朴清理其内,即以人参助诸风药消解风邪于外,则羌、防、荆芥辈方始得力耳。"
学习此方,应当注意三点:
1、病变部位:在于腠理三焦,只有三焦才是联系表里上下通道,津气升降出入场所。风邪客于腠理,才能出现上述诸证。
2、方剂结构:所用四组药物,一类是祛风药,在于消除病因,舒缓经脉;二类是解痉药,照顾到了组织结构。
三类是流通气血津液药,是使三种基础物质通调无滞;四类是补气药,意在鼓邪外出,成为督阵之师。
3、辨证要点:治疗风疹,可用手指按其发丹部位,放手以后色白不红,才是风客膜腠偏寒之象,可用此方。
若放手以后颜色鲜红,是风邪客于血分化热之征,当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牡丹皮、赤芍,非本方所宜。
治疗皮肤顽麻,头昏目眩,应以舌淡苔腻为其辨证要点。
若舌淡而胖,则是阳虚湿滞,当用真武汤、五苓散;若见舌淡而嫩,则是气虚不荣或气陷不升,当用防己黄芪汤或补中益气汤。
治疗瘙痒,应以不见疹子,搔后皮肤不破,不见血珠、不渗水液为其辨证要点。
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颇佳,可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葛根汤、桂麻各半汤等方比美。余用此方去羌活、薄荷,加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治荨麻疹,不下数十余人,真良方也。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