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核心逻辑:内在价值与合理估值
投资的核心逻辑:内在价值与合理估值
在投资的世界中,很多人经常关注的是股价的波动、行业的前景或者市场的热点,但却忽略了投资的核心本质——内在价值的提示。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哈撒十几年的投资实践中,反复强调了一个道理:正确的估值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基于内在价值的评估。
投资的本质:购买未来的剩余
巴菲特给出了预期对投资的精确定义:“投资就是把当前的购买力转让给他人,并在合理的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购买力。”也就是说,投资就是放弃现在的消费,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购买力。因此,评估任何投资是否划算的核心是假设其未来能够带来收益。
在伯克希尔的投资理念中,所谓的内在价值,就是一家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能产生的研磨的现值。这个概念表面上很简单,但实际上,说明了内在价值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估值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多个变量,如利率、未来的波动等。
巴菲特曾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类似于说明一张未来的债券。企业也是如此,它未来的“票息”——即提示——显然这一点明显标注在价格上,但需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去提示。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投资者,面对相同的数据,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伊索寓言的智慧: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巴菲特在他的投资理念中常伊索的寓言:“一只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这个投资公理揭示了一个简单但深刻的道理:未来的基金是不确定的,因此是的基金更有价值。
为了具体化这一原则,巴菲特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
- 林中有鸟的确定性有多高?
- 林中鸟什么时候会出现,有多少只?
- 无风险利率是多少?(在巴菲特的体系中,通常采用美国长期国债的理由作为无风险利率。)
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投资者就可以给出未来收益的现值,并决定是否值得交换现在的资产。巴菲特还强调,估值公式自古以来没有发生改变,是在购买农场、霍尔田、债券、股票还是工厂,核心都是通过未来的提示出内在价值。
增长不等值:阻止增长陷阱
很多市场分析师喜欢将“成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对立起来讨论,但巴菲特认为这种区分是错误的。事实上,除了成长估值方程中的一个部分,通常是加分项增长带来的营收增加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但如果为了增长而需要在早期投入大量现金,这些营收的折现值可能会比未来获得的营收更大,那么增长反而是在毁灭价值。
因此,单纯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往往会忽视核心的盈利折现逻辑,陷入了盲目追击市场热点的陷阱。巴菲特曾指出,市场的繁荣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性,大量资金涌入估值过高的公司,投资者期望能在市场崩盘前及时离场,但问题是,市场就像一个没有指针的钟表房,没人知道“午夜”何时到来。
投资与投机:认识两者的区别
巴菲特和芒格始终将投资与投机严格分区来。在他们看来,投机关注的不是资产本身能产生的价值,而是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这种博弈是一场零和游戏,赢家依靠的是比其他参与者更早退出。然而,这种策略本质上并不可靠,因为投机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巴菲特坦言,伯克希尔并不擅长打造新兴行业中的盈利家,他们从不尝试在验证市场的企业中寻找投资机会。相反,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未来可以预期合理的企业,并采用引导的方法,确保即使出现意外,也不会给股东带来重大损失。
估值的前提:理解企业的本质
估值的基础是对企业本质的理解。巴菲特曾指出,企业未来的一些类似于债券的票息,唯一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印在债券上,而是需要投资者去推测。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或喜诗糖果,伯克希尔有信心预测它们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表现。然而,对于高科技公司或快速变化的行业,巴菲特则坦言他“完全不”懂这些公司的票息”。
因此,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开玩笑说,如果在商学院期末考试时让学生给互联网公司估值,任何能够给出答案的学生都会被判不及格。在他看来,因为任何准确的估值都是不可能的,这些高度不确定的企业,任何投资都是一种投机。
机会成本与过滤器:投资中的优先级选择
在投资过程中,巴菲特和芒格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每当他们面对新的投资机会时,首先要问的是:“这是否比我们现有的投资更有价值?”例如,他们抓住新机会与已经拥有的可口可乐或吉列的股份就会进行比较,如果新机会不能明显引起这些他们非常了解且具有确定性的投资,他们选择放弃。
在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哲学中,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机会。他们坚持只投资那些未来可能合理的预期且不太可能的行业,避免那些进入高不确定性或迅速变化的领域。
估值的核心:剩余与折现率
所有的估值归根结底都与未来的剩余相关。巴菲特认为,任何投资的核心目的都是通过资产的估值获得更多的现金,而不是依赖于找到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下一个买家。
在进行企业估值时,巴菲特通常使用长期无风险国债的作为折现率。虽然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但他通过相对保守的提示,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
结语:长期价值投资的智慧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架构简单,实则蕴藏着深刻的智慧。他始终强调,投资的核心是对企业未来的合理股票,并通过保留的估值方法保证资本的安全增值。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企业本质、识别风险、避免投机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通过伊索寓言中的“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这个简单的道理,巴菲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投资框架。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估值的方法始终不变,那就是将未来的挣扎折成现值,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投资决策。这套行之有效的原则,帮助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几十年的投资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