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堆叠技术工作原理?
堆叠式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堆叠技术工作原理?
堆叠式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堆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网络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详细介绍堆叠技术的定义、角色划分、堆叠ID和堆叠优先级的概念,以及CSS(集群交换机系统)和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详细解释。
堆叠技术概述
堆叠技术是指将一台以上的交换机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更多的接口。这是一种系统级别的技术,需要软硬件的结合。通过将相同类型的交换机背板连接起来,堆叠成功后,从任何一个console口进入,控制的都是master。当主交换机故障时,恢复进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堆叠技术可以把多个设备合成一个设备,管理方便,交换机堆叠后背板增加,性能不变。但缺点是浪费转发的功能,升级和割接特别困难;升级会导致业务中断。
堆叠技术的角色划分
堆叠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称为成员交换机,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种角色:
- 主交换机(Master):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 备交换机(Standby):是主交换机的备份交换机。当主交换机故障时,备交换机会接替原主交换机的所有业务。堆叠中只有一台备交换机。
- 从交换机(Slave):主要用于业务转发,从交换机数量越多,堆叠系统的转发能力越强。除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外,堆叠中其他所有成员交换机都是从交换机。
堆叠ID与堆叠优先级
堆叠ID即成员交换机的槽位号(Slot ID),用来标识和管理成员交换机,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都是唯一的。堆叠优先级是成员交换机的一个属性,主要用于角色选举过程中确定成员交换机的角色,优先级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当选为主交换机的可能性越大。
CSS(集群交换机系统)
CSS集群建立过程包括:设备断电、连接集群线缆、设备上电、集群系统自动建立。集群系统自动建立的过程包括角色选举、版本同步、配置同步和配置备份。角色选举的规则是:最先完成启动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当两台交换机同时启动时,集群优先级高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当优先级相同时,MAC地址小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当优先级和MAC都相同时,集群ID小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
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M-LAG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一台设备与另外两台设备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M-LAG除了具备增加带宽、提高链路可靠性、负载分担的优势外,还具备以下优势:
- 更高的可靠性: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
- 简化组网及配置:可以将M-LAG理解为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将双归接入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虚拟成一台设备。
- M-LAG提供了一个没有环路的二层拓扑同时实现冗余备份,不再需要繁琐的生成树协议配置,极大的简化了组网及配置。
- 独立升级:两台设备可以分别进行升级,保证有一台设备正常工作即可,对正在运行的业务几乎没有影响。
M-LAG的基本拓扑结构如下:
M-LAG的建立过程包括DFS Group配对、DFS Group协商主备、M-LAG成员接口协商主备、双主检测和M-LAG同步信息。单向隔离机制通过M-LAG同步报文判断接入设备是否双活接入,以隔离由peer-link口发往M-LAG成员口的流量。
总结
堆叠技术在现代网络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堆叠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高效管理和资源的优化利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堆叠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应用场景,希望对读者理解堆叠技术有所帮助。
本文原文来自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