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地藏节”,民俗禁忌与传统文化
七月末“地藏节”,民俗禁忌与传统文化
农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是地藏王节,这一天相传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地藏节是一个融合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方式和禁忌各地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和敬畏之情。
地藏节是一个宗教节日,特别受到佛教徒的重视。地藏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寂灭后、弥勒佛未生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负责救度世间众生。他曾发誓:要在普渡众生之后始愿成佛,因此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一些佛书上说地藏王就是阎罗王的化身,他以慈祥面目出现,是阴司的主宰。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的七月三十,善男信女们必前往敬拜。特别是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了二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
地藏节的历史悠久,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在常州,地藏节以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不绝,农民们多在这天将田具及木制品陈列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与泰县的人们则在晚间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荷花瓣形状,贴于碗口一周,碗内放一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称之为做“地藏灯”,亦叫“碗儿灯”。
在苏州地区,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和围墙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时点燃,称为“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这一习俗的起源与元朝末年张士诚有关,他在统治苏州时期深得民心,死后苏州人还怀念他,便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
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要经过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菩萨才会出世,到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而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这意味着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在这段黑暗的时代,地藏菩萨代替佛教化众生,因此被称为“代理佛”。在所有菩萨中,他的身份独特。阎浮提的众生与地藏菩萨有很大很深的因缘,佛陀世尊赞叹有大因缘的菩萨只有两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
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佛教徒口中所称的“娑婆三圣”之一。地在事上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藏”就是宝藏,财宝足以救济人的贫苦,圆满人的事业。这位大菩萨有无量的法财,布施一切苦恼众生,且使他们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宝藏一样,所以叫做“藏”。
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而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地藏经》是佛门孝经,而地藏菩萨更是“孝”的代名词。在中国大乘表法里,四大菩萨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表的是孝敬。从地藏菩萨再发展出来的是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孝是学佛的基石,更是做人的根本。
地藏菩萨最初学佛时,身为长者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而发心:“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他求证佛身,但在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他卖掉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在佛塔寺大兴供养,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
地藏菩萨在无量阿僧祇劫前,又于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为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地藏菩萨发如是弘愿,主要原因基于孝道。孝道是激发地藏菩萨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也是促使他累劫报亲恩的原动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萨长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愿。他无量劫来,皆以孝道自行化他。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民间的地藏节可遥接目连救母的中元节。说是老百姓怕目连在地狱救母眼睛不看见,故在此夜,家家敬王之后,插燃香烛,街市满地皆红,香是敬佛,烛是与目连照明。又有人家屋檐下插上一排棒香,有的则是在茄子周身插满棒香排在屋檐下称作“落苏灯”。
在南京,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二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在温州,地藏节这天,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园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叫做“地灯”。在屋檐下插香柚,又称扦柚球,是由青柚插几束棒香做成。
九华山庙会则是地藏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都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远近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沓来。庙会的内容包括佛事活动、经贸交流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如板龙灯会、黄梅戏演出、佛教音乐演奏会等。
地藏节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庙会和习俗上,更深入地,地藏菩萨的大威德大神通力量以及种种利益众生的事情,百千万劫也说不能尽。他在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盘,世寿九十九。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颜面如生。后人为建肉身宝殿,又名肉身塔,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也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地藏菩萨之所以到今天还未完毕度生的大愿,问题不在菩萨的不努力,而在众生的罪业太重。众生在生死中轮回,真正安处在人间时少,即使偶得菩萨的教化,生到这人世间来,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恶趣,而在恶趣中又以在地狱时间最长。
地藏菩萨在久远劫来发了广大的誓愿,要度尽所有众生,可是不论他尽了怎样最大的努力,而他的内心却还未完结,正因众生未曾度尽。众生在这世界中,受种种痛苦的逼迫,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向未来无量数劫去看,众生所造的各种罪业,亦如蔓草一样的牵延不断。菩萨有鉴于此,于是慈悲怜愍之心又复生起,更发重大誓愿,无论如何要度这些众生,当这些众生一日未度,菩萨之心一日不安。
在七月末的地藏节,民间有着许多独特的禁忌和信仰。例如,很多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一天遍插棒香并点燃蜡烛,以此来祭祀地藏菩萨,并祈求家人平安、事业顺利。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和敬畏之情。
同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比如,在这一天,人们要尽量避免做出不吉利的事情,如吵架、打架、杀生等,以免触怒神灵,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素,以表达对地藏菩萨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总的来说,七月末的地藏节是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和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家庭、事业和生活的美好祈愿。通过了解这个节日的历史、来源、习俗和禁忌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