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馈赠:大自然通过8种途径赋能学习力,助孩子学业腾飞
自然的馈赠:大自然通过8种途径赋能学习力,助孩子学业腾飞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家长担心让孩子亲近自然会耽误学习,但科学研究表明,亲近自然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自然如何赋能学习力,帮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
自然激发五种内在力量
美国亨氏环境奖得主郭明博士的研究指出,自然的力量可以通过五种不同的途径提高孩子的学习力。
第一,亲近自然有助于恢复注意力。研究表明,即使是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亲近自然也能帮助他们保持专注且效果显著。环境心理学家斯蒂芬·卡普兰认为,自然环境可以轻松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身心提供喘息的机会,而不会消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
第二,亲近自然能缓解压力。研究表明,亲近自然可以有效减轻成人的压力。最近的研究则指出,自然对儿童同样有类似的效果。当学生身处教室眺望窗外绿植时,他们的心率和压力会显著降低,而眺望建筑景观则无此效果。而且,相较于室内学习,自然环境中学习的孩子拥有更健康的皮质醇(压力激素)昼夜节律。
第三,常亲近自然的孩子更自律。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变得更加冷静,而在室内环境中,人们更可能做出冲动的决定。这可能是因为自然环境可以改善注意力,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思考和决策,并促使他们关注长远利益而非即时回报。此外,自然环境似乎有扭曲时间感知的效果,让人们在自然中感到时间变慢,更加平静而不是冲动。
第四,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儿童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Hirsh-Pasek指出,当学习同时包含令人愉悦、积极参与、有意义的体验、活跃的社交互动和促进认知迭代这五个要素时,孩子的学习效果最为显著。自然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如物质奖励)不同,内在动机对维持孩子的学习意愿和兴趣至关重要。
第五,自然环境与更高的运动水平和体能有关。研究表明,心肺功能是与学习成绩关系最密切的体能指标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运动技能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共享相同的大脑神经回路。
自然以三种方式支持学习
除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外,大自然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为孩子的学习提供额外的支持。
其一,绿化环境可以创造平静的学习氛围。研究显示,为孩子营造绿色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冲动行为。可见,营造平静的环境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
其二,自然环境可以培养温暖、积极的合作关系。Maynard等人认为,与传统环境相比,自然环境为学习提供了更宽松的氛围,使儿童有更多的自由进行社交和建立联系。绿色环境有助于同龄人之间发展有意义和互信的友谊。此外,在大自然中学习可促进师生关系,增进舒适感,这或许是因为大自然弱化了师生等级观念,营造了更公平竞争环境。
其三,自然环境较为松散,能促进积极自主且独特有益的学习。尼科尔森指出,自然中的松散部件(如树枝、石头、泥土、水和小动物)可以鼓励创造性、自主性的游戏,推动儿童的发展。实际上,在具有松散元素的环境中,如配有旧轮胎、纸箱等物件的环境,儿童的游戏通常更具创造性、更活跃、也更具社交属性。
现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传统环境相比,融入自然元素的教室可以改善教学成果。而且,花园式教学越多,学生获得的知识也越多。也就是说,无论是将学习搬到自然环境中,还是为孩子营造绿色的学习环境,都能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不“偏科”的成长
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满怀期待,却也不免陷入“起跑线焦虑”,一旦发现他人孩子更为出色,便心生惶恐,自我质疑,生怕因一时疏忽铸成大错。然而,过度焦虑只会使我们的眼界、思想和行动变得狭隘,进而做出冲动的决定,导致孩子在狭窄的赛道上竞相追逐,从而错过了童年中许多重要的事情。
诚然,传统知识的累积是童年的重要一环,但绝非全部。事实上,“趋同效应”表明,孩子们在学前阶段超前学习所积累的优势,通常会在小学低年级时逐渐丧失。专家指出,这是孩子综合素养发展失衡所致。因此,将孩子过早推向学术竞争的洪流,看似领先一步,实则并非持久之策。
深入探究亲近自然与学前准备的内在联系后,我们渐渐领悟,二者非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亲近自然为孩子的心灵与体魄注入生机,而适度的学术启蒙则为他们的学术之路铺就基石。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平衡,既让孩子沐浴自然的恩赐,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又确保他们在“学识”上稳步前行。唯有如此,方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全面发展,引领孩子在未来的征途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