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这拨寒假作业,“年味儿”十足!
江苏这拨寒假作业,“年味儿”十足!
寒假期间,江苏各地中小学纷纷创新作业形式,通过跨学科活动、劳动实践、文化探索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从南京到无锡,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所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跨学科活动:从春节文化中探寻知识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设计了“春趣”跨学科系列活动,从观察“春节”文化现象起步,逐步深入到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意象,并最终致力于积极传承与发展“春节”文化。活动分为低年级的“迎·春节”、中年级的“探·春节”以及高年级的“珍·春节”三个阶段,通过童谣、年货、年夜饭、植物养护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五年级学生将通过调查、访谈和记录的方式,深入了解祖辈、父辈童年时的春节记忆,并与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对比,共同探寻那些被岁月珍藏的多样春节习俗,最终编写出一份充满情感与创意的“年味增强指南”。
劳动实践: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传统文化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注重孩子们的劳动实践,学校布置了跟新年相关的劳动作业。“我这两天正在研究菜谱,准备在除夕那天小露一手。”该校五年级学生徐芷涵说,“老师要求我们从买菜、择菜、洗菜、做菜到端上饭桌,每一道程序都必不可少,我这两天已经尝试做了几个菜,感觉做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会再练练,希望在除夕当天发挥好。”
多元化探索:在实践中传承文化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特别策划“传扬文化民俗蛇”活动,鼓励学生们用镜头捕捉烟花的璀璨瞬间,用指尖传承年俗的精髓,用书本记录文化故事的点滴,共同探寻春节中的节庆元素。家户户张灯结彩,孩子们投身丰富多彩的年俗劳动中,亲身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节日的温馨与欢乐。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一年级精心制作了“金蛇探宝记”手册,围绕“有趣的南京地名”开展寒假研学活动。孩子们走上南京的街头,寻找这里有趣的地名。如,含有数字的地名、古诗中的地名、名人和地名。通过观察、实地拍照、写一写画一画,探寻家乡的文化宝藏。
二年级开展“探年俗 品年味 寻年趣”寒假研学活动。制作时间作息表,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填写新年调查表,贴春联,剪窗花,感受浓浓新年味;听传说,讲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大扫除,年夜饭,记录与家人一起的美好过年时光。
创新性作业:在松弛感中成长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夏光清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两份作业:一是习惯作业。寒假力争不碰手机游戏,做好数字戒断,每天与太阳一起起床晨读;每天坚持运动,如跳绳、打球、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每天静坐10分钟,一定要练到15次。二是生活实践。做一份简介,500字全方位推介自己;做1分钟视频:展示自己的特长或教大家一项技能,如轮滑、舞蹈、太极、烧菜、弹唱、小制作、小实验等,先写文本,再边教边示范边口述,手机横屏拍摄;练一幅字、画一幅画、一篇作文的电子稿、一幅摄影作品等。
“和太阳一起起床,参与晨读,我称之为‘睡到自然醒’,因为自然醒了,我们也要醒来。”夏光清坦言,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生活实践,实际上是搭建一个成长平台。孩子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学到结构化的知识,还能体验到学习的内在快乐,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的同学们走进平安无锡体验中心,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之旅。同学们通过实物展示、VR沉浸式体验以及模拟场景演示等多种互动方式,深入了解报警求助、交通安全、毒品防范等重要知识。在趣味与科技的融合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感受科技带来的无限魅力。
近日,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的同学们走进了无锡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深入了解毒品基础知识和我市禁毒教育成果。通过AR时光隧道、VR扫毒、禁毒数字魔环、VR模拟毒驾、AR吸毒幻象等多元化体验展示区域,同学们能更直观地识毒认毒、知毒辨毒,警示大家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这个寒假,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同学们走进棉花巷社区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一份份温暖与祝福。他们精心准备了“非遗”剪纸窗花,寓意着新年的吉祥与美好。同时,他们手写“福”字,用传统书法艺术传递浓浓的年味,祝福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
本文原文来自交汇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