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推动垃圾分类 共建绿色家园
贵阳:推动垃圾分类 共建绿色家园
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贵阳受邀赴宁波参加启动仪式。作为生活垃圾分类46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贵阳市不断探索和积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全力构建生活垃圾“五个环节”治理体系,已初步建立“分、投、收、转、处”全程分类场景治理贵阳模式。
在贵阳市南明实验幼儿园,一场生动有趣的宣传活动正在进行。通过游戏互动,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寓教于乐激发环保意识。
在贵阳市南明实验幼儿园,学生邓杨芮晗表示:“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认识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还有可回收物,都要分类投放。”
宣传再强化,群众齐参与。在云岩区小石城二期·北湖小区,居民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出门按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分类投放,再由小区保洁员定时收运。
云岩区小石城二期·北湖小区居民杨昌美表示:“我们小区的居民非常自觉,都投放得非常好,小区的环境都很干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坚持便民化、人性化,目前贵阳市已实现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贵阳的很多小区,都能看见一座“生活垃圾收集房”。这些外观清新整洁的分类收集点,满足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需求,并配有洗桶池、洗手池、换气扇等设施,干净整洁。
花溪区云涧溪山小区环境主管陈美功介绍:“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进入楼道收集生活垃圾,收集好之后,将垃圾全程密闭运送至收集间,等待专业的收运公司进行后续收运。每天的收运结束后,我们的保洁人员会对垃圾桶进行冲洗、擦拭,保证桶内桶外的清洁,墙面、地面等地方也会进行整体清洗、消毒,保证收集点内干净、整洁、无异味。”
此外,生活垃圾收集房引入市场化再生资源企业运营回收点,方便居民就近交售可回收物,促进“四分类出小区”加快实现。
贵州顺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鑫楠表示:“我们根据市场指导价来评估东西卖多少钱,在这里把纸壳和一些可回收物分好类之后,我们会送到分拣中心,在那边进行精细化的分选及打包。”
邹鑫楠所说的分拣中心,即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目前,贵阳贵安新建了21座分类分拣中心、提升改造了15座转运站,日转运能力达7050吨,其中,11座分拣中心配备了可回收物分拣、打包设备。
其他垃圾进入分拣中心后,自动化、智能化的垃圾压缩处理,让垃圾从“走进来”到“走出去”全自动封闭运行,全程垃圾不外露、污水不外流、异味不外散,绿色环保。
甲秀南路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项目负责人李元介绍:“我们这个站总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共包含两套水平压缩设备,日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200吨,现在最大处理峰值可达每日300吨,我们还有一个预留的机位,如果增加一套水平压缩设备,最大处理峰值可以达到每日450吨。”
可回收物在分拣中心细分成金属类、塑料类、织物类、纸品类及玻璃,打包后进入下游资源再生企业以创造循环效益。其他垃圾通过压缩后,则装车转运至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
瀚蓝(贵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垃圾吊班长李祖波表示:“生活垃圾进到我们厂以后,利用垃圾吊的抓斗,对垃圾进行堆垛、发酵,再利用抓斗把垃圾投入到炉膛进行焚烧发电,从而达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的有效利用。”
把加快垃圾终端分类处置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贵阳市先后改扩建花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瀚蓝焚烧发电厂等其他垃圾处置设施,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白云贝尔蓝德、乌当黔鹰“厨余+餐厨”协同处置项目,南明花果园、云岩雅关等其他厨余处置项目处理能力达1500吨/日,可满足全市厨余垃圾处理需求;建成经开区桐荫路、修文县小菁有害垃圾贮存中心,有害垃圾贮存能力达41吨/日。
今年宣传周期间,贵阳市将围绕“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主题,开展“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达人说”“低碳齐参与”“分类体验日”“志愿百日行”等系列活动,发动全民来参与。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全新的生活理念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垃圾分类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