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暴降10亿背后,轨道交通企业如何发展?
补贴暴降10亿背后,轨道交通企业如何发展?
广州地铁2023年年报显示,虽然经营收入达到141.2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092.7万元,较2022年减少8.17亿元。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境。
广州地铁:客流量与利润的反差
2023年,广州地铁(含广东城际、有轨电车)线网日均客运量达到860.52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9%,较2022年上升6%。然而,尽管客流量持续增长,广州地铁的利润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地铁的营业总收入达到141.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092.7万元,比2022年减少了8.17亿元。
轨道交通行业的普遍困境
轨道交通行业具有投资成本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般以政府投资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政府财政压力骤增,以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已难以为继。
以兰州轨道交通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目前只有2条地铁线路。2023年,兰州轨交公司的负债率高达82.4%,即便加上政府补贴,仍然亏损6.5亿元。而2023年,扣除政府补贴后,全国29个城市地铁公司中,只有1个盈利,其他28个全部亏损。
创新盈利模式迫在眉睫
面对经营困境,各地地铁公司纷纷探索创新盈利模式。以广州地铁为例,2023年,广州地铁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土地整备+物业开发+城市运营+产业导入的产城站人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及创新多种模式提高广告业务收入和商业业务收入。同时,广州地铁还积极“出海”,成功获得墨西哥地铁一号线咨询服务项目合同,并与越南胡志明市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上海地铁则通过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并在轨道交通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2022年创收近三千万元。
轨道交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首条跨省环线高铁——沪苏湖合杭高铁的开通,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和杭州等7个万亿GDP城市连接起来。而在珠三角地区,“最长地铁”线的开通,更是加速了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的形成。
这些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密切了人员往来和人才交流,还推动了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