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药明生物深度分析:从股价暴跌到行业复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明生物深度分析:从股价暴跌到行业复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9284645583/305249890

药明生物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合同研发生产服务(CDMO)公司,近年来股价持续下跌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将从公司发展历程、股价下跌原因、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药明生物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药明系上市历程&“一拆多”

药明康德2007年在美股上市,2015年因股价低迷选择私有化退市。2017年6月,其大分子业务主体药明生物在港股上市。2018年5月,小分子业务主体药明康德在A股上市,同年12月又登陆港股。2020年11月,药明生物拆分药明巨诺在港股上市,2023年11月再次拆分药明合联上市。

二、股价自高点持续下跌的原因

1. 增速下滑

药明生物上市发行价为20.6港币,2021年7月达到峰值444元(前复权价格为148元)。2017年至2021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9.1%、149.6%、60.8%、66.6%、100.6%。然而,2022年开始,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2022-2023年增速降至30.46%和-23.08%。

2020-2023年,药明生物当年新增项目数量分别为103个、156个、136个、132个。可以看出,公司新增项目数量在2022年后出现下滑。

2. 股东减持

药明生物自2017年12月14日抛出首份配售议案开始,由药明生物实控人李革控制的Biologics Holdings共抛出14次配售计划,累计套现8.93亿股,套现金额总计约达812.97亿元。配售完成后,WuXi Biologics持有的公司股权将由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5.14%减少至13.82%。李革控制Biologics Holdings已发行股本约19.66%,控制Biologics Holdings股东大会55.03%的表决权。

3. 行业景气度低迷&内卷

1)行业方面

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市场的寒冬仍在持续,全球共完成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资3076笔,事件数量虽然较2021年峰值回落不大,但是累计融资574亿美元,相对2022年,进一步收缩超2成,已经回到了2018、2019年的水平。超1亿美元的大额交易数量减少17.6%,融资共发生136起,占全部融资的4%。2023年的资本寒冬,无疑比2022年更冷。如果将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至2022年数据剔除,直接对比2019年与2023年数据,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一级市场投融资仍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是因为疫情订单逐渐褪去,主流投资机构开始将精力重新转移到常规业务?

2)三星与生物的订单情况


药明生物2021年新增项目156个(不知道为什么浙商报告里显示138个),2023年未完成订单为206亿美元。

3)产能情况

Lonza于2022年新增Portsmouth的中型哺乳动物产品设施、Visp的制剂和生物 偶联物设施,2023年Q1已经开始运营。公司投资5亿瑞士法郎在瑞士Stein建造一个大型商业化制剂工厂,预计2026年完工。

三星生物4号工厂于2023年6月初全面投产,公司以34个1.5万升发酵罐为生产主 力,总产能达到60.4万升。公司还投资1.9万亿韩元建设5号工厂,拥有18万升产能,预计今年开始建设、2025年4月前投入运营,全面建成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78.4万升,保持全球领先。5号工厂是公司第二生物园区的第一个工厂,第二园区竣工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132.4万升。

药明生物持续增加全球产能,顺应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的快速增长趋势。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在全球拥有14个原液生产工厂,总产能约26.2万升,2026年原液产能将 扩大至约58万升。

Fujifilm扩建丹麦工厂,新增16万升生物反应器,丹麦工厂产能将达到40万升, 公司预计2026年完成扩建。公司计划在美国Holly Springs建设价值20亿美元的哺乳动 物细胞培养工厂,配备16万升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并且可能根据市 场需求扩大至64万升产能,预计2025年投产,旨在灵活应对订单的增加。

三、暴击时刻

药明生物持续下跌的原因已经说过了,剖除特殊事件的影响,药明生物自2021年7月的峰值到2022年10底下跌到35.2元已经开始触底。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反弹最高77.4元,反弹幅度达到90.46%,股价其实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行。但是2023年中旬开始出现的几次伪黑天鹅事件,才正式打开了药明生物的预期差。

事件1发生之前,股价从峰值148下跌至46.7元,跌幅68.45%

1.事件一2023年6月20号跌17.02%至收盘价38.75

2023年6月,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在某个场合对外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25个项目,低于往年四五十个项目的预期水平,其中中国项目占比不足两成。对于不及预期的表现,陈智胜解释称,“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减少,对公司早期项目数影响很大。公司市场份额并未减少,只是客户资金紧张,导致签单周期拉长。”

2023年上半年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为新冠项目收入同比下降76.2%至5.3亿元,但是非新冠项目收入同比增长59.7%至79.6亿元。随着全球疫情的舒缓,2022 年下半年起新冠项目带来的收入已显著减少,影响未来收入增速的主要是非新冠项目。2023年上半年新增31个非新冠项目,而且管理层表示6月起欧美地区(共占2023年上半年收入76.3%)新增项目的情况已回暖,预计2024年起海外生产设施产能利用率也将相应提升,因此预计收入与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将回升。根据调整后盈利模型,预计2022-25E收入与经调整净利润CAGR分别23.3%与20.7%。

事件1从发生到事件2发生之前,股价从47.3跌至43.5,跌幅8.32%

2.事件二2023年12月4日下跌23.79%,收盘价33.15,前一交易日43.5

药明生物在官网发布业务更新,公司表示,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在未来两年预期个位数增长,药明生物在过去十年达到行业3-4倍增幅,未来目标是行业2倍增速。与此同时,药明生物称,今年年初,公司在假设行业增长15%的基础上设立了2023年公司增长30%的目标。然而,多原因影响下,公司在达成行业2倍增速的情况下业务表现或将不及预期。

事件2从发生到事件3发生之前,股价从43.05跌至30,跌幅31.03%

3.2024年1月26日下跌18.17%+1月29日下跌5.7%,29日收盘价23.15

药明生物进入了长达8个月的法案阴云

据传药明系暴跌是因为美国拟提相关生物安全法案。业内流传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其中提及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以及华大基因集团及其子公司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该法案草案也提及“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这一信息。

药明生物回应称法案草案中对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陈智胜有关经历的描述具有误导性。法案草案提及的学术头衔是2013年在他唯一一次受邀讲座后作为一种礼遇而授予,这是中国高等院校惯例,他在此之前及之后都未在该等机构任职。他既没有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或任何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工作过,也没有从具有军事背景的机构中获得过任何报酬。

事件3从发生到本月20号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发布ndaa终稿,股价从29.4跌至12.12,跌幅58.78%。

至此在半年左右集中出现的三个事件,累计给药明生物带来了74.46%的跌幅。

如果仅仅考虑三个事件的合理性,事件1和事件2是行业因素带来的影响更大,我们能够看到,事件1和事件2都是公司基于行业趋势做出的判断,从全球的创新药投融资情况看,2023年Q1是景气度最低的时候,行业周期复苏和产业链的传导由于公司决策和执行的必须过程,是需要时间的,2023年药明生物营业收入仅增长1%,行业影响是主要原因,订单数量的改善也是行业周期拐点到来反应出的结果,如果未来行业增长复苏,是可以抵消掉事件1和事件2带来的负面影响。事件3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跌幅上来看也是影响最大的,击穿了大量抄底资金的成本,目前从结果上看,反而这更像一个乌龙,所以股价到底应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草台班子。

四、往前看

1.行业

1)全球环境:2024H1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其中美国改善尤为明显。全球和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环境于2023年Q1触底回升。2024H1全球和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35%和同比增长15.51%。与去年同期相比改善27.73%和54.88%。

2)全球CXO营收情况

2024年上半年CXO行业前十营收中,除了三星生物、Medpace等新晋者表现出抢食的势头,超过半数营收下滑。三星生物的表现一骑绝尘。目前已公布的情况来看,药明康德2024H1营收同比-8.64%,药明生物同比+1%。

三星生物在第二季度合并收入达到1.16万亿韩元,年同比增长33.6%;营业利润为4,345亿韩元,年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71.4%。三星生物CEO兼总裁John Rim将这些业绩归功于第一至第三工厂的全面利用以及第四工厂的启动运营。近年来三星快速扩产能,到如今可与龙沙、BI并肩。2024年,三星已经抓住了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4/5的客户,比去年的 14 家有所增加,更与一家美国制药公司签订了价值 1.46 万亿韩元的超大型合约,创下迄今为止最大单一合约的纪录。

3)国内投融资和资本开支:2023年,中国是全球医疗健康一级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共完成1301起融资交易,涉及融资总额109.62亿美元。美国的医疗健康一级市场投融资活跃度次之,共完成1145起融资交易,累计融资额更高达349.33亿美元。其中,国内的医疗健康创新项目平均融资额为842万美元,而美国项目的这一数据为3050万美元,约3.6倍于前者。由此可见,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024Q2代表CXO公司资本开支有所波动,在建工程仍在高位。凯莱英、博腾股份等公司已经连续多个季度逐渐下降,但是整体波动绝对值并不显著。在建工程仍在高位,说明CXO企业对产能扩张的预期仍偏乐观。

4)国内订单边际改善:龙头公司仍保持快速增长,驱动业绩端或见底。2024 H1药明康德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在手订单同比增长 33.2%;凯莱英2024H1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康龙化成2024H1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5%。

5)竞争对手抢单问题:陈智胜回应称三星生物抢单问题表示,公司2024年新增的6个后期项目都是三星以20%、30%的低价想抢的项目,但低价并不是决定因素,重点是客户认可公司能力。

2.股东增持及回购

1)管理层增持

2024年1月24日,药明生物董事长李革增持了药明生物523.55万股,总金额约1.5亿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3.84%

2024年6月20日,药明生物董事长李革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1.9171港元增持20万股,涉资约238.34万港元。增持后,李革最新持股比例由14.21%上升至14.22%。

2024年6月21日,增持药明生物100万股,增持后李革持股比例从14.22%提高到14.24%。

2024年6月24日,药明生物董事长李革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1.5735港元增持144.5万股,涉资约1672.37万港元。增持后,李革最新持股数目为592,902,633股,持股比例由14.24%上升至14.28%

2)公司回购

2024年9月20日回购66万港币,6亿美元回购计划总计已实施27.9亿港币,回购1.51亿股(已注销1.1亿股),回购均价18.54港币;如果剩余18.8亿港币全部用于回购,以当天收盘价格13.38元算还可回购1.41亿股,此轮合计可回购2.91亿股,约占总股本7.01%。(来自@药是故乡明

五、总结

药明生物确实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从5月份入手药明,迅速建仓加仓,导致成本较高。最初是港股的康德和生物各一半,后来索性全部换成了生物,结果也导致后来我错过了康德的反弹,那个时候全仓生物,最多的时候浮亏近30%,说压力不大是假的,但是就这样我一次T也没做过,仅仅是因为强烈看好,但是我又不习惯杠杆,所以也没有动用任何外部资金。我不是业内人士,无法从技术层面比较它和三星、康龙等同业的优势。站在当下这个节点,仅从过去困扰药明生物的行业低迷、股东减持、增速下滑、生物安全法案这几哥因素来说,行业似乎刚刚走过周期的拐点、李革和公司分别启动了增持和回购且回购尚未结束、增速伴随行业的复苏作为行业头部首先获益、生物安全法案几乎算是胎死腹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