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误传之“女子无才便是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误传之“女子无才便是德”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70624762_121940254/?pvid=000115_3w_a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俗语,其实在最初并不是贬低女性才学的意思。这句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字眉公)的《安得长者言》。

在《安得长者言》中,陈继儒写道:“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是为愈也。陈眉公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这段话的意思是,女子如果能够读书识字,并且能够明白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当然是值得称赞的贤德之士。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见。有些女子虽然识字,却喜欢阅读一些话本小说,久而久之可能会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一些不端之事。相比之下,那些不识字、安分守己的女子反而更值得称道。

因此,陈眉公所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强调的是知之与不知之间的区别,即不要不懂装懂,以免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

后来,这句俗语被张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引用并质疑其准确性:“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张岱认为,这句话过于绝对,没有考虑到女性才学的价值。

通过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俗语的本意并不是贬低女性才学,而是强调知之与不知之间的区别,即不要不懂装懂。这种理解对于当今社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