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我国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提升至43.7%,这8种癌症超过60%
国家癌症中心:我国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提升至43.7%,这8种癌症超过60%
6月22日,国家癌症中心主办的英文期刊《癌症科学进展》(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发布了由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等担任通信作者的研究论文,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人群总体癌症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为43.7%,我国总体癌症和多数癌种在癌症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八种癌症5年生存率超过60%
从2019—2021年我国总体癌症和25种癌症五年标化相对生存率来看,不同癌种五年生存率存在差异,其中,甲状腺癌五年生存率最高,为92.9%;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最低,为8.5%。
八种癌症5年生存率超过60%,包括:
- 甲状腺癌:92.9%
- 乳腺癌:80.9%
- 睾丸癌:80.7%
- 膀胱癌:71.5%
- 前列腺癌:71.1%
- 肾癌:65.2%
- 子宫体癌:68.1%
- 宫颈癌:66.9%
5年生存率低于60%的癌症包括:
- 鼻咽:56.2%
- 结直肠:55.7%
- 喉:52.9%
- 其他:52.2%
- 皮肤黑色素瘤:50.3%
- 口腔:47.0%
- 淋巴瘤:40.8%
- 其他胸腔器官:40.1%
- 卵巢:39.6%
- 骨:39.5%
- 脑:37.7%
- 胃:35.2%
- 白血病:30.6%
- 肺:28.7%
- 食管:27.9%
- 胆囊:17.8%
- 肝:14.4%
- 胰腺:8.5%
此外,男性癌症患者生存率普遍低于女性。
为什么我国肺癌生存率提升幅度最大?
2008—2021年间,肺癌、前列腺癌、骨癌、子宫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鼻咽癌、喉癌和膀胱癌的生存率提高尤为显著,其中肺癌生存率提升幅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我国政府在癌症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层面投入持续增加。
- 筛查和体检带来肺癌早诊率的大幅提高。
- 我国肺癌诊疗水平整体提升明显。
- 我国抗肿瘤药物可及性增加,已有多种肺癌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肺癌已纳入大病和慢病医保救助范围,报销比例提升。
- 我国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进展显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策略全方位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进一步提升癌症患者治疗率。
研究还指出,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43.7%,如期实现国家癌症防控阶段性目标。癌症生存率上升可归因于居民防癌健康意识提升、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及区域早诊能力提升等。为进一步提高癌症生存率,可从提高癌症筛查覆盖率和早诊率、制定并推广适宜国人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等方面着手。
癌症筛查,您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7月7日是公共健康日,倡导“全民健康,快乐为本”。值此公益节日,美中嘉和综合人民日报和最新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内容,为您解读标准化筛查理念,帮助您和家人更科学地选择符合个体需求的筛查和体检计划,努力实现既避免过度检查,又有效预防。
误区1:癌症筛查=常规体检
常规体检属于一般性检查,对应的大多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而明显的问题,查出癌症的几率很低。
癌症筛查指肿瘤专家结合体检者自身情况和相应需求,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做相应部位的病变筛查。目的是尽早发现病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误区2:中老年人才需要癌症筛查
癌症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尽管年龄是选择是否进行癌症筛查的一大指标,但年轻≠100%健康,不同癌种的建议筛查年龄段也不一致。
误区3:筛查套餐越贵越好
一些人可能认为癌症筛查不必提前咨询专业意见,只要筛查项目越多、价格越贵,得到的结果就会越精准,对自己越有利。然而做不必要的癌症筛查,不仅浪费时间、精力与金钱,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您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方式,初步判断自己及家人是否需要进行癌症筛查,以及如何选择筛查方向:
1. 关注癌症早期身体五大报警信号
- 血:除女性正常月经外,人体任何器官因不明原因开始出血,并迁延不愈,如不明原因咳血、流鼻血等。
- 块: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突然增大的肿块;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双侧不对称;甲状腺发现肿块,突然声音变嘶哑或无法发声等情况。
- 痛:长期持续加重的身体疼痛,如头痛、颈椎疼痛、胸骨后疼痛等。
- 烧:发热时间超过1周,尤其是超过10天,需要考虑感冒外的疾病,除了肺部感染,肿瘤的嫌疑也不能排除;如果持续低烧,甚至长期低热,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盗汗等情况,儿童需警惕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成人要排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
- 减:短期内体重因不明原因减轻,且呈进行性下降,并已排除其他疾病。
2. 根据性别和年龄选择相应筛查方向
女性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
年龄段 | 筛查项目 |
---|---|
21~29岁 | 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癌,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
25岁开始 | 推荐每1~3年进行1次临床乳房检查,了解是否有乳腺癌高危风险。 |
30~39岁 | 推荐每隔1~3年进行1次临床乳房检查;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30岁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 |
40~49岁 | 每年1次临床乳房检查,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
45岁开始 | 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FOBT),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
50岁及以上 | 每年1次临床乳房检查,每1 |
75岁及以上 |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不建议在85岁之后进行筛查。 |
男性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
年龄段 | 筛查项目 |
---|---|
30岁 | 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 |
40~49岁 | 每2年进行1次血清PSA检测。 |
45岁开始 | 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
50~74岁 | 每2年进行1次血清PSA检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每5~10年1次胃镜检查。 |
75岁及以上 |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不建议在85岁之后进行筛查。 |
上述筛查建议来源2024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筛查对象为一般风险人群,如果具有一项及以上高危风险,需根据专业医师的咨询意见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