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潜艇水下通信"里程碑式"突破,30公里超越美国和北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潜艇水下通信"里程碑式"突破,30公里超越美国和北约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UIPE8B0552R2C1.html

2024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水下通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实现了30公里的水下通信,这一距离超越了美国和北约28公里的记录。此次突破采用了华为公司的技术,使用4千到8千兆赫的频率进行通信,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000比特每秒。

测试过程显示,在水下1000米深度进行的通信测试中,使用水声水听器和远程发射设备,实现了零误差的信息传输。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浙江大学和中船集团才刚刚突破14公里的记录,此次突破将这一距离翻了一倍多,展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这一突破对中国在水下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将提升潜艇作战能力,还将促进海洋探测等领域的技术发展。想象一下,以前潜艇在水下就像聋子瞎子,现在能在30公里外都能听到同伴的"喊话",这简直就是水下世界的"微信"啊。

不过,这项技术还有很多挑战要克服。比如,水下环境复杂多变,30公里的通信在实战中能不能保持稳定还得打个问号。而且,这种技术在不同的军事场景下表现如何,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说到水下通信,可不只有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水声通信,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来传递信息。声波在水里传播的特点是呈球面或柱面扩散,这就使得它特别适合远距离通讯。不过,水声通信也有缺点,就是容易被发现,所以潜艇一般不主动使用它来通信,但它非常适合无人潜航器之间的联系。

除了水声通信,还有其他一些花样。比如光通信,包括蓝绿激光通信和激光致声通信。这种方法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受限于水下能量损耗和传输距离,用处不大。还有无线电通信,主要用于岸上和潜艇之间的通讯,但在水里衰减太厉害,长距离通信基本靠不住。

水声通信技术其实已经有很长历史了。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它就是水下通讯的主要手段。不过随着技术发展,潜艇为了避免暴露位置,已经不怎么主动使用水声通信了。到了80-90年代,水声通信技术找到了新的"工作",主要用在无人潜航器和水下监测上。

中国这次的突破,用了一些高大上的技术。比如采用了极化码(Polar码)和OFDM信号调制技术,简单说就是把信号处理得更好了。这些新技术让中国的水声通信距离超过了北约现有的28公里记录,可以说是技术上的一大飞跃。

这种技术进步对军事应用有啥影响呢?最直接的就是无人潜航器了。这些小家伙需要强大的水声通信技术来进行协同作战,特别是在信息交换和任务分配方面。有了更远的通信距离,潜艇和无人潜航器之间的配合就会更加默契。

对潜艇作战来说,这项技术也是个好消息。更远的通信距离意味着潜艇可以和无人潜航器进行实时信息交换,而不用浮出水面暴露自己。这不仅增强了潜艇的作战能力,还提高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除了军事应用,这项技术在海洋监测、水下资源勘探等民用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想象一下,以后我们可能会有"水下互联网",潜水员可以在水下直接和陆地上的人进行视频通话,这是不是很酷?

当然,这项技术还有很多挑战要克服。比如,水声传播速度受水下条件影响很大,30公里的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不能保持稳定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而且,在复杂的战术环境下,这项技术的表现如何也还需要观察。

水声通信技术的历史其实挺有意思的。它的"出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那时候正值二战时期,各国都在拼命发展水下通信技术,为的就是让潜艇能在水下"说话"。当时的技术很粗糙,通信距离短,信息量小,但已经是水下通信的主要手段了。

随着时间推移,水声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到了60年代,它已经能够传输语音和一些简单的数据了。70年代,数字技术的引入让水声通信的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好景不长啊。到了80年代,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为了避免暴露位置,反而不敢随便使用水声通信了。

这时候,水声通信技术仿佛失业了。但是,它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80-90年代,随着无人潜航器的出现和海洋监测需求的增加,水声通信技术又焕发了第二春。它开始主要用于无人潜航器之间的通信,以及各种水下监测设备的数据传输。

说到中国这次的突破,用的技术可有点厉害。他们采用了极化码(Polar码)和OFDM信号调制技术。这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把信号处理得更好了。极化码是一种新型的纠错编码技术,能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输。OFDM技术则是把信息分成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同时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中国的水声通信距离一下子就超过了北约现有的28公里记录。这可不是小进步,而是质的飞跃。要知道,在水下环境中,每多传输一公里都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这次的突破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他们在测试中使用了4千到8千兆赫的频率。这个频率范围在水中传播特性很好,既能保证一定的传输距离,又能维持较高的数据率。4000比特每秒的速率听起来可能不多,但在水下环境中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这项技术的进步对军事应用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前,潜艇在水下就像是聋子瞎子,现在能在30公里外都能听到同伴的"喊话",这简直就是水下世界的"微信"啊。无人潜航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也会大大提升,它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信息,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不过,这项技术还有很多挑战要克服。比如,水声传播速度受水下条件影响很大,温度、盐度、压力的变化都会影响通信效果。30公里的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不能保持稳定,还需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测试。

水下通信技术的突破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可不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无人潜航器上。这些小家伙在水下工作,需要强大的通信能力来进行协同作战。有了30公里的通信距离,它们的工作范围就大大扩大了。

想象一下,一群无人潜航器在海底游荡,相互之间能实时交换信息。它们可以同时搜索一大片海域,一旦发现目标,立即通知其他伙伴。这种协同作战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水下侦察和反潜作战的效率。

对潜艇来说,这项技术也是个好消息。以前,潜艇要和岸上或其他舰船通信,往往需要浮到水面附近,这样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现在有了长距离水下通信,潜艇可以在深水中就能接收命令或发送信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而且,潜艇可以和无人潜航器更好地配合。潜艇可以在安全距离外,指挥几十公里外的无人潜航器执行危险任务,比如侦察敌方港口或布设水雷。这样既扩大了潜艇的作战范围,又降低了潜艇被发现的风险。

水下通信技术的进步还可能改变海战的方式。以前,水下作战往往是"单打独斗",现在可以实现多艘潜艇的协同作战。它们可以在水下形成一个通信网络,共享情报,协调行动,这将大大提高潜艇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在反潜作战方面,这项技术也有重要应用。可以在海底布设大量的声呐传感器,它们通过水声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下监听系统。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和跟踪敌方潜艇。

不过,技术总是一把双刃剑。更远的通信距离意味着信号传播的时间更长,在快节奏的现代海战中,这可能成为一个弱点。而且,通信距离越远,被敌方探测到的可能性也越大。

还有一个有趣的应用是在特种作战中。水下特种部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在执行潜入任务时与母舰保持联系。这大大提高了特种作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除了军事应用,这项技术在海洋监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可以在海底布设大量传感器,监测海洋环境、地震活动等。这些数据对于预测海啸、研究气候变化都很有价值。

在水下资源开发方面,这项技术也能派上大用场。石油钻井平台可以更好地控制水下设备,深海采矿作业也能更加安全高效。

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可是充满了无限可能。中国这次的30公里突破只是个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惊人的进展。

首先,通信距离肯定会继续增加。现在是30公里,未来可能会达到50公里、100公里,甚至更远。想象一下,整个海洋都被一张无形的通信网络覆盖,这将彻底改变我们探索和利用海洋的方式。

通信速度也会大幅提升。现在的4000比特每秒在水下环境中已经不错了,但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相比还是太慢。未来,水下高速互联网可能会成为现实。潜水员可能可以在海底直接进行视频通话,科研人员可以实时传输海底高清视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