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已经觉悟,为何不入涅槃,选择住世传法?
佛陀已经觉悟,为何不入涅槃,选择住世传法?
佛陀已经觉悟,为何不入涅槃,选择住世传法?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悉达多太子的故事,为您揭示佛陀住世传法的智慧与慈悲。
佛法不讲迷信,佛不是神,佛是觉悟的人。如果神能觉悟了,也可以叫佛。
觉悟成佛之人,本身就已经解脱轮回的束缚,不再受世间之苦。
既然已经觉悟成佛,已经解脱轮回,为何还要住世传法呢?
这不是又一种形式的执着吗?
开悟
悉达多作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享受着无上的尊荣与幸福。
然而,一次偶然的出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看到了老、病、死等人生百态,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苦难,内心深处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悯所触动。
悉达多意识到,尽管自己贵为太子,也无法逃避这些生命的必然过程。于是,他决心放弃王位,出家修行,寻找一条能够解脱人生痛苦的道路。
出家后的悉达多,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苦行生活。他先是跟随阿罗蓝仙人和郁陀迦仙人学习禅定,但并未获得真正的解脱。
随后,他来到尼连禅河附近的树林中,采取极端的苦行方式,日食一麻一麦,直至形枯心竭,濒临死亡。
即便如此,悉达多仍未找到解脱之道。在绝望中,他决定放弃苦行,走出苦行林,来到尼连禅河边,让清澈的河水洗去了身上的积垢,并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
恢复体力后,悉达多来到伽耶山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下,铺草打坐,发誓不达到究竟觉悟,不离此座。
悉达多闭目凝神,开始深入禅定,回忆起六年来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修行,内心逐渐平静下来。
在悉达多打坐的过程中,魔王波旬带领众魔毒虫怪兽前来干扰,企图破坏他的修行。然而,悉达多深心寂定,对魔王的威胁置若罔闻。
魔王命众魔刀箭齐发,但悉达多身发净光,众魔尽皆跌扑,刀箭无法近其身。接着,魔王又使用暴风、洪水、山石等手段攻击,均被悉达多的定力所化解。护法天神见状,前来助阵,将一众魔子魔兵全部驱散。
次日,魔王波旬又派遣魔女前来诱惑悉达多。这些魔女盛装严饰,凌波微步来到悉达多面前,殷勤献媚,试图扰乱他的心神。然而,悉达多深心寂定,对魔女的挑逗视而不见,毫不动心。他训诫魔女道:“你们形态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满盛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魔女被悉达多的法音击破魔力,羞愧难当,当即逃走。
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悉达多的内心逐渐变得清明自在。第七天夜晚,当一颗明亮的星星从东方升起时,他突然想通了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理,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于是,他站起身来,宣布自己已经证得无上菩提,成为真理的觉悟者——佛。
那么,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是什么呢?
佛在腊八这一天,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当时便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自然现前。”
所以,佛悟的是“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传法
《摩诃摩耶经》云:尔时魔王波旬即来佛所。稽首礼足。而白佛言。我于往昔。劝请世尊入于涅槃。于时世尊而答我言。我诸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未具足故。所以未应入于涅槃。世尊今者。诸四部众皆悉具足。所度已毕。唯愿善逝速入涅槃。
在佛陀刚证悟之后,魔王波旬害怕佛法影响他在色欲天的统治,就请佛陀入灭。
而佛陀以弟子未具足之故,继续住世传法。
佛陀传法的第一站是鹿野苑,这里曾是他出家前与五位侍者一同修行的地方,如今他要向五位曾经的伙伴传授佛法的真谛。
佛陀端坐在一棵大树下,缓缓开口:“诸比丘,我今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明了宇宙万物的真相。我今为汝等说四谛法,汝等应谛听,善思念之。”
接着,佛陀详细阐述了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说道:“苦谛者,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是名为苦。集谛者,因贪嗔痴等烦恼而造业,业复生苦,是名为集。灭谛者,苦尽则灭,集灭则苦灭,是名为灭。道谛者,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名为道。”
五位比丘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佛陀修行,求解脱之道。
随后,佛陀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游历传法生涯,足迹遍布恒河两岸,从北印度到中印度,再到南印度,每到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教诲。
在舍卫国,佛陀接受了富商须达多的邀请,住在了他捐赠的祇园精舍。这里成为了佛陀传法的重要场所,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听讲。
在王舍城,佛陀应频婆娑罗王之请,登上了灵鹫山,为大众宣讲《法华经》。他说道:“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何谓一大事因缘?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这番话,不仅表达了佛陀传法的初心,也激励了无数众生追求解脱的决心。
有一次,阿难尊者问佛陀:“世尊,何为修行?”
佛陀回答说:“修行者,非修外道之行,非修梵行之行,亦非修苦行之行。修行者,修心也。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染故,世界杂染。阿难,汝等应观心,莫向外求。”
又有一次,摩诃迦叶向佛陀请教:“世尊,如何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陀说:“迦叶,涅槃非有非无,非来非去,非生非灭。若言有,则非涅槃;若言无,亦非涅槃。迦叶,汝等应知,涅槃者,即是心之寂静,无有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随着信奉、追随佛陀的人越来越多,魔王波旬感到了威胁,于是他再次找到佛陀:“昔日,我曾劝请如来入涅槃,当时佛说:等到四众弟子得度、僧团成立、佛法广传时才能入灭。而现在正是时候,如来为何还不灭度呢?”
佛陀告诉魔王:“波旬,我入涅槃的事,你不用操心,三个月后,我会入涅槃。”
听到佛陀的承诺,波旬满心欢喜地消失了。
在拘尸那迦城,佛陀自知即将入涅槃,于是召集了所有弟子,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教诲。他说道:“诸比丘,我今最后嘱累汝等: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为放逸,是名我教。诸比丘,我今将欲入涅槃,汝等勿忧悲苦恼,但当依法修行,自得解脱。”
渡人
以前不懂,为什么佛陀开悟了,却执着于住世,坚持去传法,拯救世人。
这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吗?
本文改编自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不轻信迷信。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