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曾辉煌无比,比今天的美国更强,它为何仅40年就衰落了?
大英帝国曾辉煌无比,比今天的美国更强,它为何仅40年就衰落了?
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到去世的64年间,大英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仅仅在维多利亚去世后40多年,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就从世界霸主的地位迅速衰落,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提起盛世,中国人会想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中国历史上十分强大的时期。同样的,对于英国人来说,一提起盛世他们就会想起曾经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盛世,是英国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女王自1837年登基,1901年去世,共统治英国64年,这64年是英国的极盛时代。
1960年,英国的领土面积达到2470万平方公里,到了1909年更是达到了夸张的3302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是同时期法国领土的三倍,德国领土的十倍。
整个大英帝国的子民多大4.44亿人,超过了清朝。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规模不仅远超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就连征服欧亚的蒙古人都望尘莫及。
除了如此广大的领土,英国还拥有卓越的工业能力和盛极一时的海军,工业产值位居世界前列,海军的实力更是冠绝全球。
维多利亚去世时,英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
正如当时英国人感慨的那样,太阳一刻都不曾离开大英帝国的领土,这就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盛极必衰!
虽然表面上看,维多利亚死时英国依然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在维多利亚统治的末期,英国已经逐渐被美国德国超过。开始从领跑者变为跟随者,逐渐被踢出一流梯队。
内忧
维多利亚时期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GDP和工业产值开始被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后起之秀所替代。
美国于1894年GDP就已经超越了英国,工业产值和钢产量更是早早就将英国甩在了后面。
1885年英国的钢产量为191万吨,美国为173万吨,而在1886年,英国的钢产量为230万吨,美国则达到了260万吨,开始超过英国。
到1901年维多利亚去世时,美国的钢产量为1369万吨,而英国仅为498万吨,美国的钢产量已经相当于英国的近三倍。
而另一个后起之秀德国,在1893年钢产量也超越了英国,1901年德国的钢产量达到639万吨,也远超英国的498万吨。
在那个大机器的时代,钢产量的多寡直接和国家的工业实力成正比。
钢产量被美德两个后起之秀超越的英国,已经丧失了工业上的绝对优势。而且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还逐渐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逐渐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才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英国只能在他们后面吃灰。
当美国和德国逐渐应用电力和内燃机时,英国的企业依然因循守旧,不愿意进行电气化改造,这使得英国的企业在生产效率上逐渐落后。
除了这些,英国因为其畸形的教育体制在工业人才的培养上也开始落后与美国德国。
英国的资产阶级认为工人最好保持无知,无知愚昧的工人就是最好的工人。
因此,英国几乎没有专门培养技工的学校,英国最好的大学剑桥和牛津都只是培养理论人才,而实践导向的高级技工,则没有地方培养。
与此同时,美国德国则是大规模开办技工学校,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
就拿英国本来最擅长的造船业来讲,从1865年到1904年,皇家海军学院的造船班毕业生仅为166人。另一个造船学校格拉斯哥大学一年也只有40人入学。
这种对职业技工教育的不重视,使得英国的技工远不如美德的多。
而缺乏教育的工人,实际上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工业生产,这种人才的短缺,使得越往后英国越不如美德,这都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隐患。
外患
德国迅速崛起坐大,并开始从军事上威胁英国。
前面讲到,维多利亚时期德国的工业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而最糟糕的是,正是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德国的军事实力也开始超越英国。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听起来是不是与当今的“美国优先”有些像呢!
这样的政策使得英国对于欧陆局势的干预有限,这就给了德国壮大的机会,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本就强大。
在击败拿破仑三世成立德意志帝国后,更是如日中天。
由于德国工业实力空前强大,其对于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与海上霸主英国发生冲突。
而这一状况在俾斯麦被罢免,威廉二世主政后达到顶峰。
1880年英国的GDP远超德国,而到了1913年两国的GDP相去不远,分别占世界的比例为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三。
1870年英国本土人口为3100万,已经被德国的3900万超过,到了1913年德国人口已经达到了6500万,远超英国的4600万。
1898年德国通过《海军法》,在提尔皮茨的主导下,德国海军实力成倍增长。
1880年英国与德国战舰吨位比试7:1,1914年就只有2:1了。
陆军方面,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不过20万人,而德国的陆军则是124万人,英国的潜在动员军队有73万人,德国则有450万人。
而这一过程从维多利亚时期就已经发生。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醉心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对于德国疏于防范,直到提尔皮茨建设大海军直接威胁到英国的核心利益,英国这才有所反应。
而那个时候,德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了。
殖民地带来了英国的强大,也让英国悲伤。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另一个危机就是所谓的广大殖民地。
当时,英国为维护殖民地统治的支出已经远超过殖民地带来的收入,19世纪末,各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就拿印度来说,印度人的反抗越来越激烈,建立独立的印度,脱离英国掌控已经具备了条件。
而为了镇压这些殖民地上的独立运动,英国付出了极大的财力和兵力。
更加糟糕的是,广大的殖民地使得英国的投资高度外流,大量英国的夫人投资甚至移民殖民地。
这使得英国本土的金融资源越来越少,仅1901年到1914年之间,就有250万英国人离开本土,其中3/4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富人们更是醉心于投资殖民地,并搬到殖民地建立的新城居住。
这使得英国本土的人口和资金越发减少,科技创新需要资本投入,资本的离去势必影响创新,英国本土工业发展的滞后与这种资本和人才外流有很大关系。
工业被美德超过,德国军事上的步步紧逼以及人才资金的外流,导致维多利亚末期的英国,表面上繁华无比,实际上盛世之下已是强弩之末。
维多利亚去世仅14年后,英国就在与新兴德国的战争中陷入僵持,损失惨重,并在一战之后开始走向衰败。
二战后,更是彻底被美国所取代。
思考
从1901年到1945年,仅仅40多年,英国就从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变成了一个只剩下英伦三岛的被美国呼来喝去的二流国家。
其衰败之快,令人不胜唏嘘。
这其中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当今的超级大国又真的就如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辉煌不可一世吗?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