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旅新探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旅新探安徽歙县:六水回澜地 古韵徽州间

引用
新华网
1.
http://csj.xinhuanet.com/20240830/d5567cd75b9e43b793de85b88bc988b5/c.html

徽州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从历史文化到现代旅游,从古建艺术到文化创新,徽州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南宋诗人赵师秀曾用诗句描绘徽州:“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千百年来,徽州以其独特的山川地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

徽州古城,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坐落于安徽黄山市歙县。这里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格局。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独特的“城套城”风格,其结构肌理保存极为完好。

漫步在古城中,古桥如虹,古塔挺立,民居、祠堂、牌坊“古建三绝”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位于古城中心的徽州府衙,不仅是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象征,更是一座融合山水园林、古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建筑瑰宝。

徽州府衙始建于隋义宁年间,后经多次重修,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具有明代特征的木结构建筑实物,如月梁、梭柱、平盘斗、丁头拱、覆盆基、编苇夹泥墙等,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2009年,当地政府按照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建筑规制,对徽州府衙进行了重建和部分修复。


徽州古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歙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歙县文旅部门创新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徽州府有喜》,依托徽州府衙建筑群,将徽州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通过行进式演出,让观众跟随剧情移步换景,感受古徽州的起落变迁。这种创新的文旅融合方式,为古老徽州解锁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行走古城,一座座耸立的牌坊宛若数点星辰,镌刻着古徽州人的骄傲与荣光。其中,徽州府衙东面阳和门外的许国石坊,历经500余年依旧岿然屹立,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柱脚处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展现了极高的石坊建造技艺。


徽州古城内的“八脚牌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距歙县城南一公里处,新安江上游最古老的拦河坝——渔梁坝横卧其支流练江,守护一方安澜千余年,也见证了无数徽商梦的开始。渔梁古村因渔梁坝而闻名,古村依山傍水,中间高两头低,如同一条灵动摇曳的鲤鱼。古村内,渔梁老街蜿蜒一公里,商铺老宅重楼挑檐、鳞次栉比,300多处传统古建筑古貌犹存。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坝(无人机照片)。(歙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书画、陶瓷、砚台、徽墨、三雕作品等30000余件文物展品,带游客领略徽州文化的灿烂之光。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州三雕是古建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依托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徽州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洪宇浩说。徽州大地,正在古与今的碰撞中向新出发。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