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犯罪心理学》:了解罪犯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犯罪心理学》:了解罪犯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类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39011/

从马加爵到温庆运,从药家鑫到劳荣枝,这些令人发指的犯罪案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罪犯的内心世界,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正如约翰·道尔所言:“罪犯并非生活在我们之外,而是我们中的一部分。”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案件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我们不禁好奇:这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往往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吗?凶残的系列杀手都是精神病态者吗?好人为何会做坏事?网络欺凌者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欺凌对象?这些都是犯罪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话题。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罪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罪犯的行为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投影,了解这个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罪犯不仅仅是坏人,他们也是受到环境和生活经历影响的受害者。

墨杨分享的这本书《犯罪心理学》第12版,基于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关注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全面、准确地整合了犯罪心理学的当代研究、理论及实践。犯罪心理学不仅仅为惩治犯罪提供理论支持,更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内容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进行编排,首先对犯罪进行界定并阐述如何测量犯罪。其次,讨论了诱发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神经生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使个体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保护因素,并着重探讨了攻击与暴力。最后,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具体的犯罪类型,如未成年人犯罪、杀人、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与工作场所暴力、性侵害、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既有常见的犯罪形式,也有罕见的犯罪形式,深入剖析了各类犯罪人的特征、心理机制、犯罪预防与矫治,以及犯罪对被害人造成的心理影响。

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犯罪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了解犯罪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处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学》第12版不仅反映了犯罪心理研究理论、模型的新变化,以及近年来在特定研究主题和犯罪类型上获得的新成果,而且还反映了当代社会关注的问题,如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加。

这本书适合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心理学、法学、侦查学、社会学、监狱学、司法精神病学等专业的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人员学习与使用,也可为公安、检察、法律、司法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本书还非常适合那些对犯罪心理研究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罗伯特·雷斯勒说:“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掲示犯罪背后的根源,并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块尚未开发的犯罪土壤,良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避免其萌发。只要我们心存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