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江门籍华裔女青年朱诗雨获全美冠军,奖学金达4.4万美元
00后江门籍华裔女青年朱诗雨获全美冠军,奖学金达4.4万美元
近日,第67届“美国杰出青年女性(Distinguished Young Woman of America for 2024)全国总决赛”在美国亚拉巴马州莫比尔市举行,江门籍华裔女青年朱诗雨(Alicia Chu)获得冠军,所获奖金总额达4.4万美元。
朱诗雨(前排中)荣获第67届“美国杰出青年女性全国总决赛”冠军。
“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她不畏艰难,废寝忘食,做出了同龄人难以想象到的努力。”朱诗雨的母亲郑颖瑜表示,朱诗雨此次荣获奖项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源自她强大的内驱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诗雨获奖的背后是汗水与努力的交织,是梦想与坚持的共鸣。
辛勤付出,点点星光照亮艺术梦
“小小的车座是她学习的空间,也是她梦想的开始。”
九十年代,朱诗雨的父亲朱海及郑颖瑜告别故乡江门赴美留学读博,他们虽然身在海外,但依然心系故乡,并将五邑文化融入到对女儿的教育中。
“五邑文化沉淀深厚,对知识和历史的兴趣和追求是墟街江门人的民风。”郑颖瑜介绍道,墟街代代相传的民风被完整地融入到了夫妻二人对朱诗雨的教育当中,他们时刻鼓励女儿要珍惜大好时光,把握人生机遇。在她与丈夫身体力行的教导下,朱诗雨继承了五邑文化好学、好思、开放和古今交融的精髓,并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从小,朱诗雨便对音乐和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积极参加钢琴和唱歌比赛,曾经八次得到在纽约卡内基艺术表演中心进行获奖演出的机会。多年来,朱诗雨经常在纽约、华盛顿、特拉华州和亚特兰大等地的春晚进行独唱演出。据郑颖瑜介绍,在读高中时,朱诗雨还是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声乐系预科班的学生,从家往返纽约共需六小时车程,连续两年,朱诗雨与母亲每周六天还没亮便出发前往纽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回到家往往已是半夜。因此,朱诗雨需要利用在车里的时间学习和写作业,为了方便学习,她特意在车上为自己准备了小桌子和台灯。
朱诗雨(右二)从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班毕业。
车座的一盏台灯见证了她的汗水,更照亮了她的梦想。朱诗雨曾获得NATS全国高中生声乐比赛全国第二名、MTNA声乐比赛全国第三名和Schmidt声乐比赛“最有潜力高中生奖”等荣誉。目前,朱诗雨已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考进哈佛大学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联合的本硕五年连读教育项目,该项目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只招收5到8名学生。
“诗雨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十分辛苦和忙碌。”除了才艺方面尤为出众,在高中阶段,朱诗雨还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主动选修了16门大学预科课程。不仅如此,她还利用大量课余时间领导组织课外活动,担任了学校模拟法庭的队长和主辩律师,同时还是美国特拉华州青少年政府的首席大法官。今年,她获得了美国律师协会为她特别颁发的1万美元奖学金,以表彰她在公民义务和整体学术方面的优异表现。
朱诗雨获得美国律师协会颁发的奖学金。
多年来的坚持锻炼了她的才艺能力、辩论能力、领导能力和亲和力,也为她在第67届“美国杰出青年女性全国总决赛”中绽放光彩奠定基础。
勇于挑战,大赛现场逐梦绽芳华
在第67届“美国杰出青年女性全国总决赛”中,朱诗雨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作为美国特拉华州的参赛代表,她一路过关斩将,赢得桂冠。
据悉,杰出女青年计划始创于1958年,作为一个免费公益项目,旨在鼓励参加者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赋予年轻女性合法权力。该项目通过提供超过10亿美元的奖学金,与全美年轻女性建立联系网络。
郑颖瑜向记者介绍道,决赛前,来自五十个州的代表汇集在大赛的举办地亚拉巴马州莫比尔市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集训,最后三天进行预赛和决赛。比赛主要分为五部分:学术、自我表达、面试、才艺和体能健美。
“对她来说,最有挑战的是体能。”参赛选手需要在台上连续做五个俯卧撑,对于朱诗雨来说,这并不容易。但面对这一困难,朱诗雨并没有退缩,她信心满满,努力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能水平。
最终,在决赛的舞台上,她以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表现完成了这一挑战,击败了众多对手,获得学术奖、自我表达奖、面试奖和才艺奖四个奖项,荣获全美冠军,并与主办方签订协议,承诺履行一年的职责和义务。
朱诗雨在决赛才艺比拼环节中献唱。
荣归故里,岁月悠长难忘墟街情
“看到妈妈走近了,我就从石凳子跑到妈妈的怀抱里。”
近日,朱诗雨一家回到江门探亲。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朱诗雨的父亲朱海激动地指着石凳子的位置给女儿朱诗雨介绍道,石凳子承载着他与母亲深厚的亲情。幼时,他经常站在家附近的这处石凳子等待母亲下班回家,看到母亲逐渐走近的身影,他便兴奋地跑到母亲的怀抱里。如今,旧地重游,那些温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朱诗雨回到家乡江门。
“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像朱诗雨这样优秀的江门五邑华人华侨还有很多,这让我对这里怀着深深的荣誉感。”谈起长堤墟街,朱诗雨的表叔叶永青涌起了无尽的感慨。他表示,自己幼小时和表哥朱海一起在此处居住,长堤和墟街人杰地灵,孕育了许多传奇和梦想,像朱海一家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华侨还有许多,他们奔赴海外开拓新的天地,虽然身在海外发展,但依然心系故乡,反哺故乡,这让他更加珍惜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这片土地,也让他为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系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据悉,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江门市最为繁荣的商业文化中心,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华人华侨。近年来,江门市坚持“民生为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留住乡愁”的理念,通过“绣花”“织补”“微改造”等渐进方式,有效保护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建筑、老街巷、传统村落和历史环境,塑造了融汇中西韵味、凝聚历史气息的“天然摄影棚”,提升了侨乡历史文化的感知度。
“很欣慰看到家乡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次回到长堤,郑颖瑜欣喜地发现长堤比以前更加热闹了,充满了生活气息。她表示,现在的长堤更加漂亮了,经过整治,这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街角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既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又增加了现代的气息。
“希望长堤能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在珍重历史的前提下,将这一旧址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断传承和发扬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郑颖瑜展望道。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