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早失要管吗?
乳牙早失要管吗?
乳牙早失是儿童口腔健康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替换,但乳牙早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口腔健康问题,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乳牙早失的原因、可能带来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大家都知道小朋友长大会换牙的,小时候的叫乳牙,换过的叫恒牙。乳牙一般20颗,恒牙一般28-32颗。6岁至12岁是换牙阶段,这个过程一般按照特定顺序和时间进行。
大部分乳牙会按期完成交班任务,但也有些会出现交替问题,比如乳牙早失。传统观念认为乳牙脱落就会有新牙萌出,因此很多家长并不在意乳牙的替换,等问题变严重时治疗也更加棘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儿童乳牙早失的问题。
乳牙早失的原因
外伤:乳牙外伤的患病率为22.7%,乳牙外伤后撕脱多发生于2-4岁,此外外伤后牙根吸收、治疗效果不佳,挫入,根折等损伤后拔牙也可能导致乳牙早失。
龋病:5岁儿童龋病患病率大约为22.9%-90%,若龋病未及时控制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发生牙根吸收,导致牙齿无法保留。
萌出空间不足:前牙区萌出空间不足会造成乳切牙或尖牙牙根吸收过早脱落;后牙区萌出空间不足可能会造成乳磨牙牙根吸收过早脱落。
诞生牙,多生牙或牙源性囊肿压迫等情况。
乳牙早失带来的问题
- 牙弓周长减少
乳牙早失后,会出现相邻牙齿的倾斜,间隙缩窄,新牙萌出困难,如下图所示。缺牙处对合牙常会伸长,出现咬合干扰,影响咀嚼和牙齿健康。乳牙脱落越早,牙弓长度损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如果乳牙列本身已经拥挤,那么牙弓长度的损失将进一步增加,拥挤加剧。乳尖牙或第一乳磨牙的早失还会导致牙齿中线偏移。
- 影响美观和发音
乳前牙的缺失常常会对生长发育期的小朋友造成心理和语言影响。
众所周知,乳前牙的早失会影响美观,特别在进入学龄前期时,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接触,可能会导致患儿拍照不敢露齿,不敢大笑或者抿嘴笑,逐渐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
关于发声,前牙被认为是语言发展及发音的结构之一,前牙缺失可能会损害某些辅音(例如, “v”、“f”、“th”、“z”和“s”)的发音,对于正确发出某些音(主要是“s”和“z”音)也特别重要。如果四颗上颌乳切牙过早脱落或拔除,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
- 习惯或发育异常
低龄儿童乳牙早失容易产生不良口腔习惯,比如异常吞咽,吐舌等,这些不良口腔习惯的长期存在还会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和鼻呼吸异常,甚至诱发口呼吸。还可能会影响牙弓形态、牙齿位置的异常、咬合关系的异常、牙列拥挤、颌骨问题等。
单侧牙齿缺失的小朋友还容易形成偏侧咀嚼,长此以往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缺牙过多还会影响咀嚼功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影响全身健康。
应对措施
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一旦发现乳牙早失就需及时预约口腔检查,医生会根据小朋友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