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东坡最治愈的10首诗词,句句温暖心灵,读完瞬间释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东坡最治愈的10首诗词,句句温暖心灵,读完瞬间释怀!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I097DE05569YVY.html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豁达的心态,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温暖心灵的诗句。本文精选苏东坡最具代表性的10首诗词,带你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诗意人生。

诗歌篇

第一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迷茫,并非是因为事情太过复杂,只是因为当局者迷,便认为它是一件看不透,明不了的谜团。
然而,当越过山丘,回过头来再看,原来一切竟是这样的简单。苏轼安慰世人:
不同的阶段,不同经历,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必对已然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毕竟,彼时的认知是有限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当下与未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与认知,才是正解!

第二首:《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感悟:
读完此诗,不由得感叹:心若向阳,处处皆是美景。
雨雪风霜的来来去去,本是自然气候所至,而在诗人笔下,东风将连日里的阴雨吹散,是因为它知道诗人即将要来到山里。
于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出发。此时,目之所及是岭上晴云,树上旭日,看到的是含笑的桃花,舞动的柳枝,处处饱含着春日的生机。
在诗人看来,"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真正的乐趣在于平淡而清雅的欢愉,因此诗中这般充满烟火气的平淡生活,才会让诗人顿生羡慕之情。
如诗人所言,若是能多多留意平凡中的小美好,便会生出诸多生活的乐趣,久而久之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第三首:《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感悟: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秋末冬初,荷花凋谢,菊花凝霜,天地之间一片萧瑟。
而苏轼的视野,却投向远处满树的青橘和金橙,想到与绚丽多彩的春夏秋景相比,冬景虽然凄清,但也有成熟丰收的一面,这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后面这两句,更像是在鼓励朋友也安慰自己:
人到中年,虽然青春不再,但也是迈入成熟的黄金阶段,此时更不应该意志消沉、妄自菲薄,而是要乐观向上,笑对人生。

第四首:《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感悟: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这首为朋友董传而作的留别诗,字字句句虽未提欣赏之意,却无处不在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赞美。
在苏轼看来,董传虽然穿着简朴的衣裳,却有着满腹诗文,自带一种儒雅之气,即便是在困境中依然不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更有一种向上之气。如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依旧不改其乐。
就像他自己,历经坎坷依旧豁达,饱经风霜后归来,依旧是那个"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少年。

第五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感悟:
整首诗最出彩的一句,莫过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天地之间,并非见过的每一个人,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能时刻记住。
很多时候,在当时看来非常重要,非常难忘的事情,等过段时间再看,那时的记忆已经模糊,甚至印象全无。
如苏轼所言,人生有如此之多的不确定性,又何必伤感于过往的一切!

词作篇

第一首:《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感悟:
苏东坡的乐观精神,众人大多见识过的,确实称得上豁达。
春去之后,花儿变黄又凋落,这般情景自然易于让人心情低落,可是诗人却告诉世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言下之意:
虽然此处柳絮飘飞无所依,别处还有数不尽的青青碧草,又何须伤怀呢!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方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感悟: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黄州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乐观如苏轼,也会感到身体不便,力不从心。心中的担忧就如同这暮色向晚时的萧萧雨声,伴随着杜鹃鸟伤感的啼叫声,一重接一重。
可当陪友人到蕲水清泉寺游玩,看到向西而流的潺潺溪水,他不经意间顿悟:
只要心态年轻,即便年龄越来越大,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这便是苏轼,在一再被贬的旅途中,依然热爱生活,写出催人自强的诗词。

第三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感悟:
苏轼的这首词,可见相见之欢喜,也可见离别之释怀。
诗人之所以欢喜,不仅仅是因为久别重逢,也是因为故人如自己,心性仍不变,即便历经坎坷,依然还是旧时品格。
诗人之所以释怀,不单单是因为他相信未来,也是因为在他看来,人人都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聚散离合本是常态,又何须伤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明显化用了前人的这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相较于后者所言人生的种种无常,苏轼的这一句更像是接受了无常后的如常。
毕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若是能够看透,便能少许多愁绪。

第四首:《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

感悟:
对于这位曾经提携过自己的欧阳修,苏东坡是十分感恩与敬佩的,认为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然而,才学之深,品德之高如欧阳修,也早已归于尘土。
如今再来这位前辈生前所居之地,早已物是人非,想到此处诗人不由得生出时光易逝的悲凉感。
可是,当他看到堂中的墙壁之上依旧留有欧阳修曾写下的文字,曾种下的杨柳,他忽然明白了: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深度与广度却是未知的,拥有无数种可能。
与其哀叹于世事如梦,不如精彩地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第五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感悟: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难的旅程,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
面对接踵而至的坎坷,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
人生不就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一边是令人心生冷意的料峭春风,一边是让人感受到些许暖意的山头斜照,时而令人心生慰藉,时而让人倍感忧愁。
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练就强大的内心,不因物喜,不因己悲,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有风无风皆自由"!

纵观古代诗词史,苏东坡的诗歌与词作并非现存最多的,但他的文字,却大多在情景之中寓有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内核,让人每每读起倍感治愈。
如林语堂所言: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