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正离子课件
碳正离子课件
文档简介
大家好!碳正离子化学是有机化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Olah由于发现在超强酸中稳定存在的碳正离子,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是带有正电荷的含碳离子,是一类重要的活性中间体,可用R3C+表示(R为烷基)。碳正离子及其反应于20世纪20年代由C.K.英戈尔德等提出的。碳正离子可以认为是通过共价C-C单键中一对电子的异裂反应而产生,式中X为卤素。
R3C:X→R3C++X-
所形成的碳正离子R3C+,一个正电荷,配位数为3,中心原子以三个sp2杂化轨道和三个原子成键,三个键轴构成平面,空着的p轨道垂直于平面,正电荷集中在p轨道上。取代基R的共轭效应,诱导效应和立体效应,以及烷基的超共轭效应都能对碳正离子其稳定作用。平面碳正离子相对要稳定一些。特别是共轭越多,正电荷越分散,碳正离子越稳定。
ArCH2+≈(CH3)3C+>C=C-CH2+≈(CH3)2CH+>CH3CH2+>CH3+
碳正离子的形成
2.1 反应物直接解离
R—X→R++X-
X可以是:H,F,Cl,Br,I,OTs,OCOZ(Z为卤素),H2O,ROH,N2+,CO,CO2
如:卤化烃在Ag+或Lewis酸中离解,卤原子带着一对电子离去,产生碳正离子;醇,醚,酰卤在酸或Lewis酸作用下也可生成碳正离子;用超酸甚至可以从非极性化合物如烷烃中夺取H而生成碳正离子。
2.2 质子或其他阳离子与不饱和体系的加成
对于不饱和体系,可通过质子或其它带正电荷的原子团或Lewis酸的加成来产生碳正离子。
2.3 由其他正离子生成
如偶氮正离子脱去N2生成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稳定性影响因素
3.1 电子效应
给电子基团使碳正离子稳定性增加,吸电子集团使碳正离子稳定性降低。共轭效应可以明显稳定碳正离子缺电子的p-Π共轭
3.2 空间效应
中心碳原子连接的基团越大,则张力越大,有利于碳正离子的形成。
3.3 溶剂效应
溶剂化在形成碳正离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4 芳构化效应
根据休克尔规则,共面、共轭,p电子数等于4n+2的环状体系具有芳香性,因此也比较稳定。
碳正离子的反应
碳正离子的反应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
在路易斯酸FeX3作用下,Br-Br键发生极化,一个卤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另一个卤原子带部分负电荷。卤正离子向苯环进攻生成σ络合物,同时生成[FeX4-]与解离出来的质子结合生成HX,使FeX3催化剂再生。
- 单分子消去反应E1
和SN1反应历程相似,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也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卤烷分子在溶剂中先离解碳正离子,第二步是在β-碳上脱去一个质子,同时在α与β-碳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双键,其过程是
在起E1反应的同时,生成的碳正离子可以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再消去β-氢(E1)或与亲核试剂作用(SN1)
- 与烯烃加成生成更大的碳正离子
卤素,氢卤酸,水、硫酸、有机酸、醇、酚,次卤酸与烯烃加成
(1)瓦格涅尔-米尔外因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是醇失水反应中,中间体碳正离子发生1,2-重排反应,并伴随有氢、烷基或芳基迁移的一类反应
- 重排反应,如Wagner-Meerwein重排,Demyanov重排,频哪醇重排生成更稳定的碳离子
当醇羟基的b-碳原子是个仲碳原子(二级碳原子)或叔碳原子(三级碳原子)时,在酸催化脱水反应中,常常会发生重排反应,得到重排产物:
(2)Demyanov重排反应捷姆扬诺夫重排。脂肪族或脂环族伯胺与
亚硝酸作用而导致的重排,也可视为一种瓦格涅尔-米尔外因重排。
(3)频哪醇重排
5 碳正离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