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收养过继领养的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收养过继领养的区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nfo.imlaw.cn/wenda/20974.html

收养、过继和领养是三种与未成年人抚养相关的法律概念,它们在法律性质、目的、程序和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三种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1. 法律概念不同:收养是指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过继通常是指在民间,没有儿子的家庭为了传宗接代,将兄弟、堂兄弟等近亲属的儿子过继来当做自己的儿子。领养与收养意思相近,但在某些语境下可能稍有不同。

  2. 目的有所差异:收养的目的更侧重于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保障其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过继往往更多地受到传统观念和家族传承因素的影响。

  3. 程序和条件不同:收养需要符合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条件,包括收养人的年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并且要经过民政部门的登记。而过继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更多是民间的一种习俗。领养也需要遵循相关法律程序,比如对领养人的资格审查等。

  4. 法律后果不同:合法的收养关系成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过继如果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收养手续,在法律上可能不被认可为有效的亲子关系。

  5. 解除关系的方式不同:收养关系可以依法解除,但也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限制。过继关系的解除往往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总之,收养是受到法律明确规范和保护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而过继更多是一种传统习俗,在法律上的地位相对模糊。在现代社会,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应当遵循法律规定进行收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